首頁 中大人文報 第一期 關心學校的文化傳承
  • 關心學校的文化傳承

    專訪藝文中心主任陳文逸教授
    莊梓忻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助理

    陳文逸老師。(藝文中心提供)

     

     

    1995年,中央大學成立藝文工作小組,從那時起,就能看到陳文逸教授為藝文奔走的身影。陳文逸教授笑著說,所謂藝文工作小組,其實是「一人工作小組」,就是他一個人。訪談間,教授多次回憶起在中央大學推動藝文工作的甘苦。當年為中大種下藝文的樹苗,經過多人多年的努力,樹已成長,枝葉扶疏。

     

    或許有人會問,該如何在工作忙碌之餘,找到自己的興趣且能夠堅持下去?身為化材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一職的陳文逸教授,卻結合「化材」與「藝術」兩個看似無交集的學門,進一步發揮得淋漓盡致。問起教授是先認識藝術,還是先了解化材?教授回應,從小就對美術感興趣,但卻為了生活現實,不得不踏上理工的道路。年輕的時候,教授也是現代人口中的「文青」。他說,到美術館看畫展,是當年與太太約會時的重要行程。

     

    然而,對陳教授而言,在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後,也想要繼續燃燒心中對於藝術的小小火苗。由於是中大畢業的校友,對於中大具有特殊的情感與認同,他關心學校的一草一木、關心學校的文化傳承,但教授同時卻對校園景觀感到些許失望,他認為學校在校園建設上,似乎很少人思考過何謂中大文化。雖然每間學校都有其校史、校訓及校歌,但他強調,學校仍要有自身特色,或展現於校舍,或展現於空間景觀上,由於對繪畫的喜好,他從顏色著手,找到百年前學校制定、作為校色的紫色與金色,藉由藝文中心以各種不同形式的推廣,盼能將代表中央大學的紫色、金色作為凝聚中央人認同的媒介且逐漸融入校園。

     

    文化即生活,而藝術則是在既有生活中協助提升美感與趣味。陳教授認為,藝文中心的工作應該符合藝術似水的柔性特質,不可以用規則、條文明定,藝文中心將適時地推廣,提醒「美」和「在地文化」、並建立與中央大學附近社區之連結。教授強調,其實藝術文化一直深植於校園,卻總是遭人忽略,唯有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才會發現它的美。

     

    至於如何平衡生活、工作與興趣時,教授笑著說,其實自己也掌握得不好,有時候還因為出差而趕不及回來與學生開會。他提到,當年藝文中心草創時期藝文工作的推動很辛苦,但回想起來,不論是展覽或演出,都結交了許多藝術家朋友,總是令人開心的事。這些回憶,全都成為陳教授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