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報 第四期 從鹿林凝望星空
  • 從鹿林凝望星空

    《小行星的故事》新書發表會
    鄧曉婷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行政專員

    202138日,中央大學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小行星的故事》新書發表會,周景揚校長及其行政團隊、天文所葉永烜院士、人文研究中心李瑞騰主任、鹿林天文台林宏欽台長等共同出席,現場也有多位媒體記者採訪報導。

     

     

    中央大學小行星的命名,涵蓋名城勝景、仁人義士、文采風流,以及與中央大學密切相關者,期能彰顯台灣的美好。(陳薏安攝)

     

     

    觀看完鹿林天文台影片的介紹後,可以想見在2862公尺的高山,要完成這項任務,是多麼艱辛!現今有這樣亮眼的成果,實在令人感佩!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天文研究所於1992年成立,1999年在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前山設立鹿林天文台,2002年鹿林天文台正式落成。自2002年發現首顆小行星後,至今已發現800多顆小行星;小行星的發現是科學,命名則是人文活動,《小行星的故事》這本書正是展現科學與人文的結合。

     

    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指出,鹿林天文台在國際上負有盛名,參與許多國際天文計畫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小行星,可說是台灣珍貴的資產,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規定,獲得確認後便可由發現者命名,而中大藉由小行星的命名,對這群在台灣社會、國際社會有貢獻者,表達感恩之意,彰顯台灣的價值。

     

    《小行星的故事》記錄歷年來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命名且已公開之小行星、從2006 年到 2008 年,總計四十顆,略分三輯:輯一從「鹿林」開展,含機關、族群、團體等,輯二為人名,輯三為地名。各輯依發現日期先後排序。每一顆小行星皆羅列其天文基本資料,敘明其命名緣由及人文意涵、命名當時曾舉辦相關活動亦簡要記述之。

     

    《小行星的故事》主編李瑞騰教授帶著文學院學生團隊經歷1年籌備與編寫才完成這本書。「此書,可視為中大『特產』。」每顆小行星除了天文學的基本資料外,重要的是命名緣由與活動,他認為,命名是人文與科學的對話,也是人間向星空的呼喚,希望藉由此書喚起人們對天文的重視,認識小行星,了解命名背後的用意即天人關係,再次彰顯這些人物與事蹟所代表的意義!

     

     

    《小行星的故事》主編李瑞騰接受採訪。(鄧曉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