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花川詩獎的意義
李瑞騰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我從初中時代開始愛用文字書寫心情,但都是那種在筆記本上三兩行不成詩的寫作,正式自我命題寫成詩篇是在高二。我們全班都是自然組的逃兵,可以想見會有文青,一位同學在校刊社,來向我約稿,我給了他二首詩作,一是仿美國詩人桑德堡的〈霧〉寫成的〈烏雲〉,另一首〈歸〉寫浪子回家。他大概看我能寫,另指定我寫了一篇應景的散文〈給畢業生的一封信〉。全都發表在那期的《中一中青年》上。
大學讀中文系,兼治古今,詩一直寫到讀碩士班的時候,因大量寫現代詩評論而創作銳減,但剖情析采,亦能深入詩藝核心。我自己覺得,我往後漫長的文學路上對於文字的運用,得力於寫詩、評詩者甚多,有機會講學上庠,也希望學生能受比較好的詩之教育。比較好的詩之教育如何可得?一方面在體制內,那就是開課;一方面在課堂之外,最好有一些寫詩的朋友,同儕激盪,效果會不錯,但一切得有因緣;另外就是比賽了,營造一個詩的競技場,妥善規劃、有效推動,必可召喚詩魂,讓歌詩滿校園。
我們學校在金筆獎之外,另由學務處從去年始設「百花川詩獎」,由於是從學生課外活動的角度出發的,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首先,百花川是一條源自石門水庫,流經桃園臺地進入中大校園的渠道,由南向北,由水文所帶動的人文,含兩岸步道及流域景致,可連結校史和校園風采;其次,把詩藝納進課外活動的範疇,強調書寫行為的創造性,競賽評審的民主性,以及筆觸伸進生活空間的現實性,對於校園學子應有其成長啟迪,並將提昇其人文涵養;此外,由於決審委員皆詩壇名家,等於把文學業師請進校園,校園詩人也就提早進入詩壇了。
第一屆辦得相當成功,第二屆也已經評審完成,即將公佈,我看了複審和決審的詳細記錄,既高興有好作品產生,對於主辦單位的用心用力非常感佩!至盼能永續經營,看十年、二十年之後,有多少名詩人出自百花川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