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報 第六期 松柏亭
  • 松柏亭

    銘刻與記憶
    郭惠珍 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第三十六屆校友捐贈的「松柏亭」位於中大湖中央。(鄧曉婷攝)

     

    松柏亭之紀念石碑。(鄧曉婷攝)

     

     

    中央大學中大湖中央有一小亭,名曰「松柏亭」,亭下一塊石碑刻寫著一段來自第36屆中大校友的故事。在畢業三十年後的校慶(1978年),他們集資贈送此涼亭予中央大學,以報母校培育之恩,同時記下了捐贈校友的系與名。


    回往遙遠的過去,第36屆校友的人生經歷與中大校史十分相似,同在戰爭與政治的大浪下堅行,在一塊地圖上流轉,最後跨海來臺或選擇留下。知名作家聶華苓(1925-)為第36屆外文系校友,其《三輩子》自序道: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了,國立中央大學遣回南京,不再流浪了吧。(我要著重「中央」這兩個字,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原來有「中央」那兩個字的,就是國民黨了。中央大學就是國民黨的大學了。當年的同學,後來在新中國,是受到歧視的,有些人被打成右派)


    此話我們或可解釋為,在大陸原址的學校被拆成二校,臺灣的中央大學在亞洲儼然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從1949年大陸撤退,1962年復校到1979年重新掛牌「中央大學」,來臺的第36屆校友們,終於有了「可歸」的母校。

     

     

    松柏亭。(鄧曉婷攝)

     


    外文系校友聶華苓


    聶華苓在1944年考上中央大學(重慶沙坪壩時期)當時名望最好的經濟系,後轉到外文系。1946年中央大學從重慶復員南京,而國共內戰早已開始,政治的大浪打進校園,校內也開始區分左派右派,進而演變成武力鬥爭。1948年,時逢聶華苓畢業,迎接她們的不是就業問題而是政治浪潮,是「留去」的問題。


    1949年,聶華苓和王正路在北平結婚,與幾位友人決定離開華北。聶華苓和王正路準備了一面鏡子,將鏡面和底拆開,兩張中央大學畢業文憑夾在其中,喬裝成買賣人和只讀過小學的媳婦,那年春天逃出北平圍城,到了武漢,拖著一家人,經廣州離開,六月「去」往臺灣,有些同學則留在中國。這一段故事,在她的名作《三輩子》,留下了深刻的記載。


    來臺後,聶華苓加入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國》,1960年筆尖鋒利的《自由中國》遭到國民政府查抄,雷震等四人被捕,《自由中國》停刊。1962年,臺靜農邀她到臺大教小說創作課,接著徐復觀請她到東海大學教現代小說。1964年,她受邀前往愛荷華大學擔任作家創作坊顧問,1967年創辦國際寫作計畫,迄今數十年來已有千百位作家到愛荷華參與此計畫。聶華苓多次擔任國際文學獎評審,並榮獲多項文學藝術貢獻獎,2008年更被選入愛荷華州婦女名人堂。

     


    建築系校友黃祖權


    黃祖權(1924-2014),畢業於南京時期的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應徵上當時臺灣省政府公共工程局工程師,因而來臺。然而時局不穩,來臺後並無工作,於是受邀到臺南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當助教,期間和學生關係要好。1950年6月,黃祖權遭以顛覆國家罪遭憲兵逮捕,判刑12年,入綠島服刑。由於是建築設計出身,服刑期間設計了司令臺、各種房舍、游泳池等。1953年遣返本島,加判三年感訓,期間建築設計不輟,軍法處看守所中不少建築亦是由他設計。


    1965年,黃祖權出獄後,中大學長黃寶瑜時任中原理工學院(今中原大學)建築系主任,聘黃祖權任教。後黃祖權考取建築師執照,1991年,他與熱心的建築師組成「中華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盡心投身建築事業之中。現中大校內,文學一館、管理學院、科四館、電機館、學生活動中心、大講堂及行政大樓增設,皆由其設計建築。

     


    法律系、政治系、藝術系等


    文學、建築之外,第36屆法律系校友史錫恩(1923-)提到,法律系校友在臺灣戰後初期擔任臺灣司法的拓荒工作,同屆系友馮國璘、金鑫皆任各機關首長,薛冠亞則任臺灣高院法官,史錫恩更曾任大法官一職,中大法律系在臺表現相當亮眼。


    另外,第36屆政治系師友在臺相認後,經常聚會,由畢業後參加高考檢定分發監察院的姚蒸民發起,他抵臺不久,和一起來臺的楊懋年、許石清便找到了在桃園農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任教的馮允生、在中央研究院的員霖、國防部第二廳的王正路、省政府秘書處的崔之華、立法院的牟少玉、救國團的鮑幼玉等。後因政治時局動盪,或去美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發展,即便如此他們依然通信,相互慰問,情誼不言而喻。


    第36屆校友傑出者,尚有藝術系畢業的知名聲樂家李克瑩、知名畫家汪文仲等等。此外,國內口腔病理學界泰斗,臺灣大學牙醫學系名譽教授關學婉,曾任臺灣省水利局第六工程處第二任處長施善堡等,都非常傑出。第36屆校友歷經時代的滄桑,從不退縮,最後成就非凡。

     


    給校友一個家

     

     

    中大湖舊照片(校史館提供)

     


    中央大學未恢復校名以前,有一段近三十年的空白時期,來臺的第36屆校友們抱持著「誠樸」校訓,在艱辛的環境裡,運用著在學期間學習的專業知識回饋社會,在各行各業努力地生存著。


    松柏亭,佇立於湖中央,或許許多人只知曉這是個乘涼的「湖中亭」,但這座亭子與石碑上的一筆一畫,皆是一段段滿含血淚當代史、一部部生命史,也是一片片磚瓦、一塊塊石頭所砌成巍巍誠樸的中大。「復校」,給予校友一個家,一個希望,也是充滿希望的未來。

     

     


    松柏亭紀念石碑
    韶光荏苒,歲月易得。金陵賦鸝,忽忽三十寒暑矣。當年青衿,今且華顛,差堪告慰者。三十年來於 母校誠樸之訓,未敢隕越,於各自近習之業,小有所立欣。逢卅六級卒業三十周年之慶,良會之餘,醵資興建松柏亭一座,暨貨扁舟六葉,呈獻 母校,供師生課後遊憩之用,少報辛勤化導之德,兼補校園一角之景。爰壽青石,概敘始末,聊被永思云爾。
    三六級校友
    中文系 何宗周 秦興光 魏子高 楚文楷 歐陽伉 錢葉桐
    外文系 吳協曼 陰宜時 鄧生祺 段永蘭 梁震東 陳玉堂 潘其德 聶華苓
    歷史系 程心敬 裘淑華 黃秉鴻 陳子槐 黃永昭 楊志銳
    法律系 史錫恩 喻舲居 傅宗樂 薛冠亞 張增榮 馮國璘 金鑫
    政治系 牟少玉 周天爵 姚蒸民 員 霖 崔之華 馮允生 黃德裕 

        楊懋年 鮑幼玉 王正路 許石清
    經濟系 王振業 沈慈蔭 徐中吉 楊 斌 陳 淵 徐 寀
    社會系 王維林 李家鎰 秦維明
    邊政系 王成聖
    化學系 史劍雲 林同崇
    地質系 耿文溥 黃庭柱 陳錫奇 許靖華
    地理系 韓幼賢
    氣象系 郭文鑠
    土木系 施善堡 李應選
    機械系 沈希伯 徐文慶 黃篤欽 黃嘉禾 陶先榮 陸志新 楊孟晉 
        劉勤孫 尹遵潮 李孔謀 李齊崑 曾雲漢 馮綏安 黃曦農 
        陳聖勛 劉人瑞 劉振亞 劉壽蔭 陳仕元
    電機系 張錫權 曾德霖
    航空系 吳 劼 朱恩元 邱光融 楊 廉 楊德禮 林日衍 許毓翱 
    水利系 張忠敏 陳麟詩
    化工系 王寶琪 曲滋綱 岑克仁 周啟錦 桑祥麟 孫曾堃 曾鳳相 
        易緒瑾 王鴻堯 周福麟
    建築系 沈泰魁 黃祖權 王重海
    辳藝系 徐光鑫
    辳化系 李正瑛 林同郁 姚鳳鄂 薛曼仙
    園藝系 姚維德 夏賡湯
    森林系 李春祉 姚鶴年 葛錦昭 劉文湘 劉成章 劉凌雲 蔡喜頤 
        鄭 柏 羅來賡 崔恒立 張 依 蕭啟凡
    畜牧系 周才藝 馬春祥
    農經系 朱光全 徐志中 張榮德 梁語文 劉 澣 蘇庭熙
    教育系 安榮祿 李茂森 林文漢 常俊哲 王劍飛 柳子德 庫惠卿 
        郭興唐 郭俊民 劉德樞
    體育系 朱裕厚 汪清澄 袁徵道 楊金指 龔樹森
    體專科 沈慶雲 陳在頤 唐開禾
    藝術系 李克瑩 汪文仲 陳寶琦
    醫學院 關學婉 江淑琴 李本明
    校友樂捐 劉家煜 湯建元
    中華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