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圖書館的大門
專訪中央大學圖書館館長 高櫻芬教授
周欣儒 中央大學中文系四年級圖書館館長高櫻芬教授受訪(丁怡文攝)
從1971年中正圖書館的落成,到1994年新圖書館(總圖)的竣工,再至今日,中大圖書館已走過半世紀之久。現任圖書館館長高櫻芬教授,為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曾任財金系系主任,在她的成長經驗中,圖書館一直都扮演著親切溫馨、提供資源的要角,也因此在獲得就任館長的邀請時,高櫻芬義不容辭接下了這份重責大任,並致力運用所學,替中大圖書館開啟新的篇章。透過本次專訪,我們將跟隨高櫻芬館長一同打開圖書館的大門,穿越過去、守望未來,探索這個知識寶庫在時代洪流下不曾止息的成長與茁壯。
在疫情時代下脫胎換骨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已有兩年時光,2021年五月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圖書館也因此不得不實體閉關。高櫻芬表示,固然校內課程改為線上教學,學生依然會有借閱書籍與查閱期刊文章的需求,圖書館因此調整了國際文獻傳遞服務(Rapid ILL)的取件形式,讓讀者透過網頁登記館際合作的複印申請,通常在一天之後,就會收到電子郵件通知,再自行至雲端服務平台下載電子檔,無須到館取件,達成防疫與閱讀雙贏的成效。除了更改借閱模式,圖書館例行性的推廣課程與二手教科書贈送活動、新生入學活動,也暫時改為線上進行。
同時,圖書館也利用疫情造成的空白期,進行圖書館ALMA系統平台的轉換,將台聯大四校雲端借閱服務全面升級,期望在疫情之後繼續提供讀者更好的借閱與資料檢索的體驗。
昂首迎接電子化浪潮
在疫情與通訊裝置普及化的影響下,電子書逐漸佔據閱讀市場,擁有大量實體館藏的圖書館自然必須與時俱進。高櫻芬提到,為滿足教學與研究需求,中大在2008年就參與了「台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以大專院校圖書館共購共享的模式,持續引進中西文電子書。
圖書館在決定電子書籍的採購書目時,會依據校內課程需要與各系所的需求,進行綜合考量,致力在有限經費內購置最優質的電子書籍資源。圖書館為最大程度推廣現有資源,亦積極整合查詢系統,讓使用者能透過圖書館的雲端服務平台直接進行資料庫的檢索,在搜尋特定書目或資料庫時,皆可以即時在頁面上看到本校圖書館之實體館藏與電子資源的條目。圖書館也會繼續努力參與各大聯盟與爭取優惠方案,為本校師生提供最優質的電子資源的服務。
多元合作 嶄新視野
圖書館定期推出各式主題書展,多年來廣受學生讀者歡迎。高櫻芬表示,大部分書展的學生參與度都很不錯,有些書展是與校內單位的合作活動,例如職涯中心書展、性平書展等,幾乎每年都會合作推出,近期如「食Book知味書展」則是由圖書館主辦設計。
此外,部分展覽是校外組織與校內師長推薦合作,如2021年四月舉辦的「逆旅.一九四九:台灣戰後移民文學展」是台灣文學館借地展覽,由法政所李廣均教授從中推薦。李廣均教授在戰後移民文學的研究專業,與台文館當時展覽之文物頗有共鳴,結合校內課程與影展進行推廣活動。本校圖書館也是台文館第一間合作的大學展場。
圖書館也樂於與校內各系所課程、學生社團進行合作,如語言中心USR團隊校園繪本創作活動,透過書展來展現學生學習成果,讓校內外人士都能透過圖書館這個媒介參與其中,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熱心的學生與教師一同策畫,讓圖書館的書展活動,在未來煥發更多元的知識光彩。
將最舒適的空間還給讀者
中央大學圖書館(取自中央大學新聞網;鍾陳威攝)
「圖書館是屬於讀者的,單有豐富館藏不一定能吸引讀者,環境氛圍也是讀者的考量之一,希望學校的圖書館在這方面也能讓學生更想進來。」提到對圖書館的期許,高櫻芬說道,中大的圖書館不應該只是用於借閱與閱讀,更希望能夠「將空間還給讀者」。
圖書館館藏豐富,大量實體書籍造成空間狹窄,但過於壅擠的環境並不利於讀者的實際體驗,圖書館也因此在現階段努力購置電子期刊資料庫,並審慎思考藏書汰換的問題,如將已經買斷的電子期刊之實體館藏暫時下架,也在今年年初將一樓大套叢書移至地下室,期望能建構更開闊明朗的閱讀氛圍。圖書館方也非常樂意傾聽讀者的聲音,近年來積極架設粉絲專頁、IG帳號,期盼透過網路平台的力量,達成良好的互動與傳播效果。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讓他看到這是一個很舒服的環境,有很多資源可以挖掘,就像一個寶庫一樣,當然第一步的話要讓他願意進來。」高櫻芬笑道,推廣圖書館資源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喜歡待在圖書館裡,就算不小心睡著了也沒關係,她也希望在未來,中大圖書館不只能擁有完善的資源,也能成為學生放鬆閱讀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