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百花川詩獎 評審感言
【百花川詩獎】
第二屆百花川詩獎評審委員感言一 /莊宜文 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碩士班時,年輕易感,覺得中大處處是美景;回校任教近二十年,偶爾沒工作到校時,心境悠緩,才感覺她還是好美,多了成熟的韻味。中大校園,送往迎來,所有師生都是過客,而她恆常幽靜。
當學子徜徉其間,在透有的溼度中吐納青草的氣息;當青春的生命和起伏的松濤共振,跳躍的文字和掉落的松果合拍,他們將帶著根植身心的記憶,走向遠方的旅程。
我常在展卷時,回到二十幾年前的心境,像一株迎風的木槿,眺望過去的自己。
感言二 /李欣倫 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百花川詩獎作品由中央大學學務處於2020年春天初次承辦,我有幸擔任兩屆初審委員,閱讀的時候,能充分感受到詩中的百花川以及淙淙流動的、松濤婆娑的聲音、松果、松鼠與光影,這些美麗的百花川景緻,就在詩人們的文字間靈動與幻化。仔細捧讀詩作,有人書寫百花川的黃昏,有人銘記假日的步道,有人細數步道旁的植物,有人則珍藏課後笑語、晚間涼風習習的暗夜川聲,有的則在川上儲存著愛情的滋味、戀人們將絮語、擁抱和永遠一起攜手走下去的承諾獻給了百花川步道,百花的爭妍與繁麗意象也轉化成修辭,綻開的祝福成為戀人筆下的嚮往,他們在這筆直的校園小徑裱褙豐美的記憶。如是,日常片段就在校園詩人的注目下,與個人生命情境交織,流淌成師生們寶貴的記憶。
感言三 〈詩,書,純淨百花川——敬致 中大百大〉(修訂版) /林煥彰 詩人
中大,在桃園
桃園有八德,
桃花滿樹開
恩惠學子桃花源;
中壢雙連埤,是福地
學子代代,出狀元
四維八德
加惠造福
全人類,台灣
與有榮焉;
純淨百花川,有松
有德有詩,
年年有獎,詩作佳篇
滿校園;亙古松林
茂密高大,
松濤美韻
日日吟誦,夜夜傳唱
學子心聲,唯有
中大……
(2021.08.16/08:32 研究苑)
感言四 〈川流與詩交響〉 /王學敏 詩人
川流,自古以來一直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母體。中央大學得天獨厚,一彎柔媚的百花川,緩緩流經美麗校園,靜靜陪伴著莘莘學子,漫數每一個晨昏。
徜徉百花川棧道上,時而迎松風晨霧、戀春花清露;時而沐朝陽夕輝、聽秋蟲唱詩;一場櫻花盛宴之後,賞落櫻賽雪,歡聚、離別……。
也曾月下邀影言歡,詩心盪漾,詩人的情思飛上枝頭,綻放。掩不住的人文風華,在中大校園裡迴盪,盪出了絢麗多姿的「百花川詩獎」。 中央大學展開雄健的雙翼飛翔,科學與人文並重,川流與詩交響。
祝福 中央大學「百花川詩獎」繁花盛景,歲歲年年。
感言五 〈百花爭艷松林響〉 /林茵 詩人
參與百花川詩獎第一、二屆複評工作,是一份莫大的榮耀,也是至為神聖之使命;為獎掖後起之秀,標舉現代詩藝,各評審莫不殫精竭慮。感佩中央大學在校園中孕育美好地景,在地景中含蘊人文情懷,百花川詩獎的設置,不啻在涓涓的百花川、泱泱的時空長流中投下一枚詩文學的石子,在流光中漩開波紋,泠泠作響,蔚然成風。
觀諸這兩屆入圍作品,今年第二屆作品對於景致的掌握與轉化更為洗鍊,描摹更為細膩,情思也更為豐沛,是值得肯定的。同學們經過多方觀摩、彼此切磋,作品益趨成熟,可喜可賀。
現代詩特重意象與音韻,除了意象豐富之外,還須梳理內在肌理,避開堆砌及雕鑿,環環相扣、首尾相迴,以成為完整的有機體;而詩的音韻則較難以言說,所謂音韻指的並非押韻,而是藉由文字的聲調、節奏所交織成的韻律感。詩的音韻並不單獨存在於文字本身,還和詩的形式結構密不可分,初寫者不妨多讀、誦、吟、唱名家作品以揣摩體會。
此外,古典文學固可作為現代詩的基石,但仍須避免用典過度充塞詩行,而於詩句本身卻白描呈現,應適度交融,使用象徵、隱喻、雙關等較高階的修辭技巧,使古典產生新意;同時,更須留意詩的濃稠度,運用越少的文字顯現豐富的意涵。今年仍有不少散文詩,這是初寫者容易有的情形,同學們宜謹慎留意,勿讓作品有過半是散文化的詩句,甚至流為分行散文。
一首詩的完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還需情思的支撐。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在「形於言」之前先得心中有情,因此,與其一開始就運用腦袋寫詩,不如使用情感直觀創作,先讓文字有生命,再追求華美精煉。
此次初評的學者專家,都是校內俊秀、一時之選,本人得以參與複評,吸取寶貴經驗,非常感謝。恭喜本屆脫穎而出的同學,期許落選者萬勿氣餒,凡比賽就有遺珠,能提筆就是贏家,希望所有得獎與未得獎者都能再接再勵、持續創作。
炎炎夏日,欣見百花川畔詩作如花爭豔,欣聞松林樹下響起一聲聲詩藝跫音,感謝中央大學邀約,也謝謝所有參與的人,我們共同在疫情當頭的時刻,進行了一場文字的緣會,水脈泠泠、涓滴成洋,美好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