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二期 記錄消失——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紀實
  • 記錄消失——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紀實

    詹浩崴 中央大學法文系三年級

    桃園市文化局長期規劃與培訓民眾「用攝影機說桃園的故事」,期待在桃園建立一個以影像對話的場域,於今年5-6月規劃了「2022-2023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其中《城市剖面》與《追尋之旅》兩系列,共十部紀錄片,在107電影院上映,並邀請導演、專業影評親臨現場,和觀眾分享城市紀錄片的意義。

     

     

    「城市剖面」與「追尋之旅」影片清單。

     

     

    影展以李立劭導演拍攝的《記憶家園》揭開序幕,這部以臺灣民主化後最大的都市計畫案——桃園航空城為題材的作品,以59位居民口述訪談為基礎,記錄了因計畫而搬遷的社區、家庭、信仰中心的小民故事。映後座談特別邀請了歷史所皮國立所長與李立劭導演,和大家一起找尋桃園的歷史與文化記憶。

     

     

    影展以《記憶家園》揭開序幕。

     

     

    《藻礁之聲》,亦是桃園在地的故事,拍攝了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和千年珊瑚藻礁之間的拉扯,導演鄧國煜也和大家分享了拍攝這部作品的起心動念,以及環團在 2021年公投的行動。

     

    入圍2022年金馬獎的《神人之家》與《憂鬱之島》,是最受民眾關注與期待的紀錄片。《神人之家》以原生家庭為主軸,離家二十四年的導演盧盈良,和觀眾分享回家這條漫漫長路上的所思所想,以及信仰的牽引又是如何影響他和家人的關係;《憂鬱之島》邀請經營「尼可拉斯談電影」的影評陳泊安,從香港發展史切入,討論被攝者和「扮演」的被攝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比照《時代革命》、《野草不盡》等香港紀錄片,分析拍攝形式的不同。

     

    僅能在各大影展看到的《絳紅森林》,亦為本次影展的焦點之一,特別邀請了本校校友兼影評人陳平浩到來,分享他對紀錄片的感受和想法。「覺姆」是藏族女性修行者,生存於遙遠的青藏高原,影片正敘述著當現代發展進入到覺姆的棲身之地,她們的生活與信仰又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面對未來的迷惘,該如何前進?《俊宇》與《未泯》二部影片,記錄了藝術創作者俊宇及文學創作者未泯找尋自我定位及追夢的過程。拍攝《未泯》的導演葉家辰,分享了他與未泯的相遇,從未泯身上觀察到原生家庭的指責、刻在內心深處的自我否定、沒有著落的漂泊……並解析拍攝者和被攝者之間互相影響的關係。

     

    《捕鰻的人》的導演許哲嘉,分享拍攝動機後,表達了自己在拍攝和觀看時產生的不同認知,電影的詮釋沒有絕對,每個人的觀後感都值得被認可,經歷不同則見解不一,見解亦是電影的重要元素。

     

     

    《金門留念》的導演洪淳修前來分享。

     

     

    《金門留念》以一島三人(金門男孩、臺灣軍官、中國女孩)的角度,敘述兩岸一甲子的歷史變遷,關注族群的不同和地域的距離,所帶來國族意識上的差異,導演洪淳修也進一步分享他如何走入當地人的社群,更帶來了「毋忘在莒」的易拉展,提供觀眾留影紀念。

     

    今年有許多生態紀錄片登上了大螢幕,本次影展也以《尋找神話之鳥》作為閉幕,導演梁皆得跨越海峽,耗時20年,記錄下瀕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之身影,並和觀眾分享拍攝的動機和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亦讓觀眾認知候鳥生態、環境汙染、生態保育等議題。

     

    陳詩芸導演曾說:「紀錄片其實就是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因紀錄片導演長期的蹲點與拍攝,替人們留下了即將消失的珍貴影像,記錄了許多溫暖的時刻。桃園城市紀錄片的規劃,正力於將這些珍貴影像分享給民眾,期許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世代,你仍能回望城市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