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曲.三十而麗》紀要
回望30.致敬北曲.再現經典
張力云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北曲.三十而麗》謝幕留影。
為慶祝中央大學108週年校慶暨在臺復校61週年,人文藝術中心於2023年5月11日邀請台北曲藝團前來校史館大講堂舉辦《北曲.三十而麗》。
台北曲藝團,是臺灣曲藝演員陣容最堅強的藝術團隊,成立於1993年8月。自1998年起,連年獲選文化建設委員會之「優良扶植團隊」,迄今仍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TAIWAN TOP」團隊,並於2019年榮獲「第25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歷經臺灣初代相聲大師吳兆南、魏龍豪,第二代相聲演員郭志傑、朱德剛、樊光耀、葉怡均等曲藝演員崛起,台北曲藝團不但在臺灣相聲發展史上頗有地位,也致力薪火相傳,濡養第三代青年相聲演員,受曲藝前輩及大陸、星馬等地藝術專家視為臺灣最重要的藝術團隊。
活動現場席位幾近坐滿,歡笑與掌聲綿延不絕。
《三十而麗》以「台北曲藝團成立30年來做了哪些無可替代的事情」為主軸,與觀眾一同回顧過去的燦爛,傳承往日經典,更創造新的典範,讓觀眾盡情享受曲藝風采,開懷大笑。節目內容包含六段不同類型的相聲表演,由相聲界的「Dancing Queen」謝小玲,擔任串場並針對各段內容作深入淺出的解說。
對口相聲《戲曲雜談》/吳思偉(左)、段彥希(右)。
開場演出對口相聲《戲曲雜談》,由兩位新生代相聲演員吳思偉與段彥希,透過相聲分享生活與戲曲之間的緊密連結,表演時將戲曲融入相聲中,也讓觀眾細細品味京劇講究之京音、京字,如何展現「京味十足」的戲劇特徵,並在不經意間使用原音讓人忍俊不禁。
竹板快書《快板留聲》/吳胤頡。
第二段演出是由青年演員吳胤頡帶來的竹板快書《快板留聲》,台北曲藝團的創團元老林文彬,是臺灣唯一專攻竹板快書的專業演員,也是快板藝術在臺灣立足、發展與薪傳的關鍵。吳胤頡透過運用快板、數來寶的方式,熱鬧地敘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同時也是向啟蒙老師林文彬致敬,見證他的傳承與貢獻。
群口相聲《我的徒弟是AI》/左至右:段彥希、劉士民、宋明翰。
第三段為群口相聲《我的徒弟是AI》,由中生代相聲演員劉士民與新生代相聲演員宋明翰、段彥希,一同演繹相聲表演與機器人AI融合的可能,在讓觀眾笑聲連連的同時,亦發人深省:是否真有一天,將由AI來進行相聲表演?
對口相聲《論拳》/黃逸豪(左)、陳慶昇(右)。
第四段是由臺灣相聲教師爺陳慶昇、毒舌教主黃逸豪,共同帶來對口相聲《論拳》,展現相聲技巧中常見一種表現形式——貫口,透過貫口呈現中國武術五花八門的拳法,也展現出相聲演員強大的說學逗唱能力。
音樂評書《聊齋之志怪異談》/葉怡均(左)、張士能(右)。
第五段則是音樂評書《聊齋之志怪異談》,由有評書女王之稱的團長葉怡均,及音樂才子張士能共同演繹,呈現評書與音樂結合的表演。評書內容擷取《聊齋誌異》中的經典故事,項羽於烏江自刎前留下悲壯的「垓下歌」所引發的中國怪談傳奇,搭配扣人心弦的琵琶,使故事高潮迭起,回味無窮。
對口相聲《訪英台》/樊光耀(左)、朱德剛(右)。
最後的表演,是由相聲影帝樊光耀,與最接地氣的相聲笑神朱德剛,這對黃金搭檔帶來的經典名段——對口相聲《訪英台》。演出中融入了吉他自彈自唱的橋段,引起年輕朋友的共鳴,也將1963年邵氏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中,以黃梅調演唱的〈訪英台〉之曲調用以演唱各種經典名曲,表現演員不俗的唱功,帶來歷久不衰、趣味十足的經典相聲段子,並在觀眾的歡笑與熱烈掌聲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