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二期 迴相 Reflection
  • 迴相 Reflection

    林佳樺 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2023516日,由張玉美策展,集結八名藝術家(李小鏡、徐冰、張洹、鄭在東、何孟娟、施力嘉、黃少葳、黃嘉寧)作品之「迴相Reflection」特展,於中大藝文中心開展。展題援引佛教「迴向」一詞之意,並以同音的「相」字取之命名,試圖展現創作者的實踐過程,有如身心的修煉,把過往自我的體悟,藉由作品具體地使其意念迴轉給觀者,同時訴諸今日之相的造就,是來自過去萬象所積累,亦相映著未來之相乃奠基於今日之上。

     

     

    人文藝術中心李瑞騰主任(左)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石瑞仁董事(右)為本次特展開幕致詞。

     

     

    開幕茶會上,人文藝術中心李瑞騰主任致詞道,在發展成熟的現代社會,聚合多元力量,融會於藝術展演當中,既是文化精神的體現,亦是各世代藝術家展現其信仰和理念的舞台。創作本身即是孤獨,藝術家必須長期忍受身心靈、外部環境上的種種艱難,才能透過藝術作品,反映自我內心的變化,而作品所呈現的對於天地萬物、人群社會的看法乃至心念,將刻印於作品裡,不會因外在生命的消逝而消失。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石瑞仁董事受邀致詞,提及他曾數次在中大藝文中心觀展,對2000年所辦的「水墨正典——劉國松個展」印象最為深刻。他表示,透過大學設立的藝文中心,得以發掘年輕的藝術家,為觀眾帶來更豐富的藝術饗宴,是人文教育和推動藝術發展的雙贏。

     

    策展人張玉美在開幕式上,闡述「迴相」主題之發想,源於越南高僧釋一行(1926-2022)所言,深入去看一個人的手,就能從中看見他的世代、家族,甚至是未來。張玉美對此禪機頗有興趣,因而有了由藝術作品呈現出的主題,展現背後所承載的過去之相,凝鍊於今日之相,進一步與未來之相呈現對照的構想。

     

    藝術創作具有永恆性,它的存在不單純映照藝術家的心靈,閱聽者秉持開放的心情,去感受、思考之際,作品所蘊含的力量和情感,也將透過「既有之相」,連結到「無形之聲」,成為心中無以替代的感受。

     

     

    張玉美(左上)、黃少葳(左下)、施力嘉(右上)、黃嘉寧(右下)為來賓進行導覽。

     

     

    開幕茶會後,張玉美與到場與會的藝術家黃嘉寧、黃少葳、施力嘉,共同為師生、來賓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與理念。黃嘉寧細細講述了〈小蝸牛〉、〈蒲公英〉兩幅作品,運用影像與繪畫模糊現實與虛幻的界線,所凸顯的主題卻是隨處可見的生活細節,傳達出藝術家獨特的觀察角度,以及迴相主題和人類生活的連結,讓人回味無窮。

     

    黃少葳則透過〈家庭〉、〈當我們同在一起〉、〈生日蛋糕〉幾幅作品,呈現人們與「家」的連結。將既有的家庭生活相片與藝術創作融合,其中〈生日蛋糕〉甚至僅描繪了蛋糕的模樣,以純粹的主題,喚醒人們無數重疊、交錯的記憶。

     

    施力嘉所製作的〈共生〉,是極為特別的裝置藝術,觀眾可以走進該空間,親身體會藝術家所打造的特殊氛圍。他著眼於人類演化過程中,於自然界就地取材建造居所,若將自然界元素透過人為控制,離開了原有的型態、形狀、質地,形成重重遮蔽,人類與自然之間又該如何「溝通」,並重新建立連結?

     

    本次展覽在選擇展出作品時,都聚焦於「單一性」,如同一行大師從手之相,看見人之過去、現在、未來經歷積累的種種,張玉美則透過藝術家描繪製作出專注於某一時刻、某一場景、某一概念的獨特性,向觀眾傳達個體通過往昔到達此時之軌跡,關聯未來某一瞬間的存在,即是迴相——迴今之相。

     

    由當下看過去、未來,由萬物之象,觀想自我之相,透過剝離此相,始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