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生活可以重寫:從電影展開生活想像
蘇子庭 文學院學士班三年級人文藝術中心107電影空間、教學發展中心Xplorer計畫與中大閱人社團於2025年4月22日與29日舉辦「如果電影院:探索不一樣的你」主題活動,透過《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醉好的時光》兩部影片放映與互動對談,引導學生思考大學生活的多種可能性,探索理想、選擇與文化認知。
首場活動放映紀錄片《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帶領觀眾隨主角切・格瓦拉踏上穿越南美洲的旅程。映後由107電影團隊解說影片背景,分析格瓦拉與夥伴阿爾貝托的性格對比,延伸出對青年理想與現實抉擇的反思。講者指出,兩位主角一堅持、一圓融,恰似當代大學生在理想與適應間的選擇困境。
「折手指」讓觀眾輪流分享大學經歷。(107電影團隊提供)
緊接登場的互動遊戲「折手指」由閱人社團設計,鼓勵參與者分享個人經驗。活動規則為:每人輪流分享一段大學中最特別的經歷,若對方未曾體驗,便象徵性地「折下一根手指」。有學生分享曾徒步從中央大學走到中原夜市,激起現場熱烈迴響。參與者也談及深夜探險、跨領域學習、突發旅行等經歷,展現學生對生活的獨特想像與實踐勇氣。
第二場活動延續「如果」主題,放映丹麥電影《醉好的時光》。映後由107電影團隊引導討論,從電影的幽默與荒誕切入,引導學生思考酒精與創造力、生活情緒之間的關係。團隊提出兩個提問:「酒精對你來說是什麼?」與「如果每天上課前喝一杯,會不會更有創意?」
現場討論氣氛熱烈,一位來自中國的交換生分享,家鄉居民習慣攜桶前往酒廠裝盛以黃河水釀製的白酒,酒精在當地是一種日常用品,而非創造力的觸媒。他的分享突顯出文化差異,使學生們意識到: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社會背景中具有不同意義。
學生觀影後分享彼此觀點。(107電影團隊提供)
兩場活動不僅以「如果」作為提問起點,更引導參與者從電影映像轉向真實人生,重新審視自身選擇與文化處境。從革命旅途到醉酒日常,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思想實驗,也是一面照見生活的鏡子。當想像得以落地,當提問不再為了尋找標準答案,而是拓展理解的邊界,電影就不只是觀看的對象,而成為啟動生活想像與行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