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弁言作結
李瑞騰 人文藝術中心主任2017年2月,我在文學院院長任上另兼人文研究中心,初期我並沒有使力太多,主要是資源有限,而且很多業務和文學院重疊,所以它雖是校級研究中心,卻有點像是文學院的附屬單位。其實從它初創,我對它的發展就不太樂觀,我曾期待它能成為人文學術跨領域的整合匯流中心,甚至於發展人文產業,或者對應政府文化行政體系,觀察並介入文化公共事務,但人文學科欠缺運動型學者,也難有經天緯地的大才,因之多少年下來,只有事務,沒有偉業。
2020年1月,我卸任院長,周景揚校長要我專職人文研究中心,從二樓院長室搬到三樓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室,這才仔細思索中心使命與方向,由於本預算加上從高教深耕獲得的專案經費確實有限,我調整往外的動向,轉回到校園,以校園人文深耕作為中心主要任務,關於這些,特別是我們的想法和作法,都很詳細紀錄在《中大人文報》的創刊號上,包括周校長署名的〈發刊詞:營造人文校園〉,以及我寫的〈觀念:我們的想法與作法〉中,至於其後的實踐過程,點點滴滴都紀錄在其後各期的《中大人文報》上(總計發行10期),好像也不用多說些什麼了。
2021年下半年,李光華副校長銜命和我作了多次的討論,學校想讓人文研究中心退場,另成立一個功能性校級行政單位「人文藝術中心」,把原人文研究中心、原隸屬於總教學中心的「藝文中心」以及崑曲博物館,都納入其中。
我曾參與社會上人文社團組織章程的研擬、政府文化白皮書的撰寫,也曾開設文藝行政學課程,對於大學體制內與人文相關事務,有過接觸,了解其侷限及可能性,這小規模的組織調整,對我不是太困難,難的還在可用資源太少。
人文藝術中心成立於2022年2月,但藝文中心退場稍慢,納編已到8月,我們於9月12日才正式掛牌,因已運作一段時日,所以也作工作報告。我很高興學校願以行政力量推動人文藝術發展,三年多來我們做了很多事,全都記載在各期《中大人文藝術報》上。
我已於2023年2月1日正式從教職退休,學校以專案研究員聘用,仍承乏人文藝術中心事務,今天(2025年7月31日)是上班的最後一天,謹以此〈弁言〉作結,並祝禱吾校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