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崑曲瑣憶」特展開幕式暨祝賀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
林佳樺 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生歡慶崑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教授八十大壽。(曾進發攝)
2023年7月26日,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再開新展,「尋找崑曲瑣憶」,以館長洪惟助教授行走兩岸長達三十餘載的崑曲生命之旅,作為展覽主題。適逢洪館長八十大壽,廣邀門生故友齊聚中大,慶賀館長生辰,並為崑博第十期展覽開幕,共同進入洪館長的生命故事,與珍貴館藏碰撞出的歲月之光。
周景揚校長致贈紀念品予洪惟助館長。(曾進發攝)
中大周景揚校長談及洪館長為經營崑曲到成立崑博三十年來的奮鬥,至耄耋之年對崑曲的熱愛一如昨日,生生不息,持續投入臺灣崑曲延續的事業中。他回顧崑博在中央大學成立至今大大小小的活動,洪館長賢伉儷相互扶持,令人稱羨,也教人感佩。
文學院院長楊自平,親自獻上壽禮,回憶自己學生時代的洪館長談論起崑曲總是神采奕奕。數十年來,洪館長為崑曲、崑博所付出的心血,肉眼可見,走入今日崑博,便知臺灣崑曲淵遠流長,傳承至今,背後是洪館長、他的學生及夥伴們,一步一腳印,持續努力不斷的成就。
中文系系主任卓清芬也到場賀壽,卓主任回想洪館長從戲曲研究室一路走到崑曲博物館,人生的黃金歲月投注於中央大學,現在所見之館藏文物,皆是洪館長一一調查、尋訪所得,並透過多方襄助才有的成果。臺灣崑曲的成就非一人之力,但洪館長功不可沒,可說是臺灣崑曲之父。
與洪館長有數次合作經驗的前文學院院長、英文系林文淇教授,坦言為崑曲相關計畫爭取經費的不易,也對洪館長積極成立崑博的願景印象深刻,從中瞭解洪館長對崑曲傳承的憂心,因而努力不懈,時至今日,意志如故,亦將繼往開來。
洪館長的學生,亦是「尋找崑曲瑣憶」的策展人——黃思超教授,介紹展覽的主題規劃,依據洪館長「尋訪崑曲」的足跡,以文字繪出洪館長的崑曲地圖,採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回憶書寫。在館內之展出,皆配合洪館長的文章所布置。
學生時期的黃思超,跟隨洪館長的步伐,探訪兩岸的崑曲名家、學者,或針對崑曲研究進行調查。在場來賓有許多洪館長的門生,於崑曲之道的艱辛深有體會,是以更加感念洪館長多年來的堅持,讓他們能緊隨其後,以不同的方式,為臺灣崑曲出力。
洪館長也在會上將過往與友人、學者、名家等交流切磋的小故事,向在座嘉賓娓娓道來。每一個與崑曲同在的日常生活,隨著時間沉澱,化為記憶中生動的一幕,所有存於當下的光輝,依然能透過物品、相片、文字勾起那段崢嶸歲月。於洪館長而言,曾經的勞苦風霜已成為每日的修行,直至「尋找崑曲瑣憶」這一天,方才揭開時光積存的珍釀。
《空谷幽蘭: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祝壽文集》封面。(崑曲博物館提供)
這些酸甜苦澀,則成為李瑞騰主任主編《空谷幽蘭: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祝壽文集》的構想,以洪館長師生關係出發,由學生主筆與恩師相處的點點滴滴,是為本書一大看點。除了富含情感的文字,還有王安祈教授所寫,對於洪館長崑曲研究之觀察,以及黃思超、孫致文兩位教授,行政專員蕭雅雲為洪館長作傳,整理其重要事蹟及編著目錄等。
李瑞騰主任在中大任教期間,不知不覺也成為洪館長崑曲生涯的見證者。從戲曲研究室的成立,到崑曲博物館的籌備,中間經過了李主任借調臺灣文學館四年。李主任笑稱,在臺灣文學館的所見所得,或許正是為了洪館長籌辦崑曲博物館而來。
崑曲博物館館長 洪惟助教授。(曾進發攝)
此後,洪館長仍將繼續在崑曲中行走,「崑曲」二字已是他的生活,看著這樣的身影,亦情不自禁要為其聲援,而「尋找崑曲瑣憶」即是另一個開始,在中央大學,臺灣崑曲將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