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八期 崑韻悠揚 經典再現:《牡丹亭》與《水滸記》
  • 崑韻悠揚 經典再現:《牡丹亭》與《水滸記》

    張力云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20241212日晚間,由國立中央大學主辦,臺灣崑劇團主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復興京劇團、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及台北新劇團攜手演出「再現經典:《牡丹亭》與《水滸記》」,於中大校史館大講堂隆重登場,上演《牡丹亭》:〈驚夢〉、〈幽媾〉及《水滸記》:〈借茶〉、〈活捉〉四折精華劇目。

     

    活動特邀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朱嘉雯教授擔任導聆,她以細膩的講解,將劇中人物的情感層次與互動徐徐展現,深入淺出,引領觀眾細細品味杜麗娘與柳夢梅、閻婆惜與張文遠之間迥異卻同樣動人的愛情故事,深深融入這場視聽盛宴之中。

     

    杜麗娘的魂魄因受感動而前來找柳夢梅相會。(崑曲博物館提供)

     

    〈驚夢〉中,杜麗娘與柳夢梅在夢中初識,於牡丹亭畔互唱互和,從甜美的氛圍到杜麗娘夢醒後的悵然,情感轉折令人動容;〈幽媾〉裡,柳夢梅手持杜麗娘的自畫像,深情款款,觸動杜麗娘夜間前來相會,二人約法三章,情深意濃,直叫人反覆回味。

     

    厲鬼閻婆惜正勾著張文遠的魂魄。(崑曲博物館提供)

     

    〈借茶〉的情節輕鬆活潑,張文遠於街頭偶遇美麗的閻婆惜,以「借茶」為藉口搭訕逗趣,經過巧妙修改的對白更添趣味,讓現場笑聲不斷;〈活捉〉則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圍,透過嗩吶聲、燈光變化和舞台煙霧,伴隨閻婆惜死後淒厲的「三郎」呼喊,將詭譎意境烘托到極致。張文遠的情感變化與行動彷彿受閻婆惜的「控制」,從驚慌到哀愁,再至魂魄被勾,劇情緊湊,引人屏息。

     

    朱嘉雯教授在導聆中點出張文遠「變臉」的細節,引導觀眾注意演員精準的表演時機。猝不及防的表情變化與流暢的肢體呈現,演員深厚的功力令全場掌聲雷動,久久不息。《牡丹亭》與《水滸記》的四折劇目,透過兩對佳偶的對照,展現人間與陰間、不同身分間愛情的深刻意蘊,劇中細膩的做工與傳神的表演,無不值得觀眾細細品味,回味再三。

     

    導聆朱嘉雯教授為劇中轉折進行講解。(崑曲博物館提供)

     

    不僅在中大,崑曲文化的推廣也延續至更廣的校園。崑曲博物館館長兼臺灣崑劇團團長洪惟助教授,率領崑劇團積極展開全臺校園巡演,讓崑曲藝術以親切的方式走入大眾,更多師生得以近距離感受崑曲的美學魅力。崑曲藝術的薪火相傳,不斷注入嶄新活力,令人期待未來的更多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