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八期 我與107電影院,與電影
  • 我與107電影院,與電影

    趙潤涵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交換生)

    法國歷史學家暨電影研究者Antoine de Baecque創作的經典著作——中文譯為《迷影:創發一種觀看的方法,書寫一段文化的歷史(1944-1968)》,對我在「電影藝術」與「電影研究」領域的認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通過重建那段瘋狂且真誠的迷影年代,為無數熱愛甚至狂戀電影的人們提供了持久而鮮活的精神力量。

     

    「電影藝術」絕不膚淺等同於「輕佻的娛樂」。關於「電影藝術應該是沈重的、嚴肅的、甚至偉大的」這種陳述,其實不需要再藉由空洞的理論來自我佐證。我喜歡並願意做的事情非常簡單:沈浸於電影院這個特定的現實空間,感受銀幕上另一個時空裡每一幀畫面的呼吸。因此,我非常感謝107電影空間,讓我得以獲得這樣珍貴的生命經驗。

     

    這一學期,107電影空間展映豐富,從人權、彩虹生根、女性,到剛結束的歐洲影展,我觀看不少長片與短片,習慣了在映後交流環節,分享自己的觀影感受與電影批評,也藉由談論電影,結識了一些對電影懷有獨特見解且能包容異見的朋友。六點鐘的傍晚,不再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成為了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

     

    2024 TEFF歐洲影展 X 107影享會海報。(107電影空間提供)

     

    本屆歐洲影展,有四部影片令我印象深刻,無一例外地圍繞「女性」展開:《勇敢愛著妳》以非凡勇氣描繪一段禁忌國度裡的同性戀情故事,甜美的戀愛空間,與無處不在的政治壓迫、女性困境、家庭問題等背景糅合適度且完整;《瑪蒂達的最後一曲》以民族獨特的幽默與矛盾,探討愛、死亡與生命等母題,是部耐人尋味的家庭電影;《溫柔的勇者》鏡頭直面肉體,書寫「控制」與「病態完美」的話語,淋漓盡致地呈現一個生命被耗盡的痛苦過程;《瑪格麗塔・明日星空》講述一位白人女性與父權社會規訓抗爭的成長故事,與電影的造夢屬性相當契合。

     

    除了在107電影空間觀影,我也在金馬影展期間購買了二十多張電影票,近期又往臺北觀賞兩部院線新片:《女兒的女兒》和《優雅的相遇》。電影充斥著我的生活。在我們談論電影時,性別問題始終無法迴避,女人與男人的故事總是截然不同,但在鏡頭緩緩推移的瞬間,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愛上那些「自私」的女人與「落寞」的男人,或者那些「落寞」的女人與「自私」的男人。這正是專屬於電影的魅力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