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空隙微光中看世界——臺灣國際女性影展中大巡演
吳承勳 中央大學中文系四年級第31屆臺灣國際女性影展以「空隙Spacing」為主題,象徵按下鍵盤上的空白鍵所創造的空間。這空隙可以承載各種思想,也是沉浸於電影劇情中的片刻。
2024年,中大人文藝術中心與學務處性別平等委員會共同承辦女影巡演,於107電影空間放映共11部電影,涵蓋酷兒、戰爭、文化及#MeToo等多項議題。其中「臺灣競賽」作品《青春並不溫柔》、《春圃家書》、《島上》更邀請導演親臨現場,與觀眾映後分享。
《青春並不溫柔》導演蘇奕瑄映後分享。(107電影團隊攝)
11月4日,影展以《青春並不溫柔》作為開幕片。該片靈感源自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學生發起的草山學運,結合同志議題,探討何謂愛、何謂自由。映後座談中,觀眾詢問為何中英文片名意義不同,導演蘇奕瑄解釋:「我們這一代學生的青春並不如偶像劇那樣完美又溫柔,因此取名《青春並不溫柔》;英文片名《Who'll Stop the Rain》則來自清水樂團的歌曲名稱,象徵無法改變的外在環境,卻可以選擇如何面對,或是憂鬱,又或是在雨中跳舞。」在1994年的社會,同志話題屬於弱勢與禁忌,因此導演特地加入此元素。片中一句季微對魏青說的台詞:「沒有人不會畫畫」,寓意人類天生會愛,就像畫畫一樣。分享尾聲,導演預告未來將以魏青的故事改編成小說,期待觀眾繼續關注這位女主角成長。
《春圃家書》導演賴禾盈映後分享。(107電影團隊攝)
11月6日,《春圃家書》聚焦於一個「冤案」家庭的心路歷程。映後,導演賴禾盈回答觀眾提問,談到其家庭如何從難以接受冤案的事實,到學會面對與接受。她也分享影片如何將找尋清白與同志經歷結合,點出二者共同面臨的社會壓力,及其帶來的孤立感與怨懟,透過電影讓更多人感同身受。11月7日,紀錄片《島上》導演曹文傑與林琬玉與觀眾分享拍攝經驗,一位曾到蘭嶼打工換宿的觀眾提問如何挖掘片中細膩的故事細節,導演表示,透過多次往返蘭嶼和長住,與當地人建立信任,捕捉達悟族生活中歌謠蘊涵的日常與土地情感,同時也呼籲社會以尊重與支持的態度關注弱勢群體。
11月11日,《另一種廣島:韓裔原爆倖存者實錄》映後,一位觀眾分享其曾在廣島和平紀念館擔任志工的經驗,提到許多韓國倖存者因從小遭受歧視,選擇隱瞞身分。座談強調,我們應聚焦於戰爭對人民的傷害,呼籲社會更積極協助受災者。同為戰爭題材的《夢想與恐懼的前線》聚焦以巴衝突,片中多個場景觸動人心,如流離失所的難民隔著鐵絲網哭喊,或小孩拿子彈當玩具的畫面,令觀眾反思自身的幸福與衝突的殘酷。
《夢想與恐懼的前線》映後分享。(107電影團隊攝)
11月13日,《逆風回擊》記錄希臘奧運帆船選手索菲亞・貝卡德羅勇敢揭露遭受性侵,成為希臘#MeToo運動的引爆點;另一部影片《比基尼大作戰》以輕鬆手法探討青春期對身體的社會性別限制。映後座談從#MeToo延伸討論臺灣藝人的性侵事件,探討性別界限的議題。
回顧本次影展,透過女性導演的獨特視角,細膩描繪多元社會議題,不僅讓觀眾看見臺灣與世界各地的故事,也引發對現實的深刻反思。「空隙Spacing」作為影展的核心概念,透過電影在短暫的空隙中開啟不同的視野,映後座談更進一步將影像的餘韻轉化為真摯且多元的對話,激發出不同思想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