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報 第十期 雙連坡上「在台復校一甲子」初探中大風采(中)
  • 雙連坡上「在台復校一甲子」初探中大風采(中)

    中大校園巡禮
    高潤清 中央大學學務處生輔組行政專員

    (一~八見第九期:雙連坡上「在台復校一甲子」初探中大風采(上)

     


    九、松柏亭


    埤塘水清映日月,湖心小亭藏寂寥,過拱橋沿徑道數十步即至六角亭,此亭掩隱於老樹,台前一塊龜裂碑銘記述卅六級校友畢業醵資興建「松柏亭」芳名錄,銘有曰:「呈獻母校供師生課後遊憩之用,少報辛勤化導之德,兼備補校園一角之景,爰壽青石概述始末,聊備永思云爾。」


    此亭林木扶疏蒼鬱圍繞,倏忽韶光已入知天命之寒暑,佇立亭中,觀粉櫻於泠冽,迎東風笑流蘇。一排鬱鬱蒼蒼南洋杉遙相對望,松柏亭裡悠然憩,聽風聽雨聲有聲,石橋與亭皆入禪,卻留筦爾送白雲。

     


    十、中大湖畔石碑


    中大湖畔屹立一座中大學術基金會暨校友會捐贈母校建校八十週年石碑,其石如浪濤風帆,乘風鼓浪追求萬丈韜略,回首一瓢泉湧,思懷母校,碑銘有曰:「六朝松上綠枝生老幹,雙連坡前雛鳳發新聲」,歌詠前人眷戀舊夢,永誌薈萃之境,瑰麗生輝以啟後浪奮進。


    都說金陵風華,六朝文風移入雙連坡,那是振翮遠去回眸一瞥記憶,給了過客沈吟與追憶。亦如夢機老師〈中大湖〉:「裁箋欲寫一湖秋,煙水陶情此最幽.何處飛來雙白鷺,晚晴銜出自優游。」如此風光的沉吟,唯有駐足一覽湖光雲影,天與地與人的契合,盡入禪境。粼波瀲豔的靜謐悠然,間有激漾漣漪的泠冽,蕭瑟的月雲琥珀卻有天地詠嘆,寒窗勤學不倦的羽翅,卻也眷戀一埤「松風水月」之倒映,弦歌不輟永誌懷恩。

     


    十一、客家學院與國鼎光電大樓


    民國101年2月一幢「以客為尊」的巍峨大院聳立於中大湖畔西側,此區原是一片楓樹林地,更是令人垂涎的烤肉區,隨著中大學術卓著發展,研究館舍不足及結合深耕地方特色,因而有了「客家學院」拔地而起。


    緊鄰隔壁的「國鼎光電大樓」早於民國100年5月於焉崢嶸落成,此幢具備現代綠色建築特色,如同碑銘記述:「光電大樓坐落中大湖畔,仰觀蒼天,俯視綠波,有天人合一之境,寓宇宙曠達之機。……出入其間,光影俱足,大師摩踵,師友倘佯,啟吾儕與社會大利之志,添我輩謀人類福祉之情。」此二幢蘊含東方與西學之美的擘劃,均於蔣偉寧校長與中大校友共同籌畫下,引領中大邁向頂尖學府。


    環遶湖畔,無論陰晴、晨昏,均見二幢別具人文與科技特色的巍峨倒影,勾勒著客家風華的迴廊與宏偉磅礡的建築引人入勝。風平浪靜裡它倆昂然鑄立,如似巨人般凝眺。金風颯然之際漣漪拍岸,朦朧遐邇又似儷影婀娜相倚,醉人心弦。新穎建物映入鏡花水月,拓印著多少中大人的足跡,幾時楓紅冷月的浪漫,中秋飄香的味蕾已成煙雲。

     


    十二、松苑餐廳


    觥籌交錯的曲觴之宴總是潮來潮退,偌大校園裡有多少饕客回憶,盡在「松苑餐廳」裡沉吟。韶光不經意帶走歡笑的告別,讓老店有著濃濃鄉愁,映入斷片記憶。對於老中大人而言曾是道地的川菜館,它的包廂有著謝師宴的歡愉與同僚離退的不捨。


    滄海桑田的現實環境裡,與時俱進追求味蕾的遞變,改變了人們飲食文化。萊爾富與馬教官及摩斯漢堡掠影,帶來嶄新速食餐飲的脈動。進而全家與路易莎及漢堡王、拉拉小廚的接續營運,讓「松苑餐廳」刻印著松濤園林的文化交流,兼具鄉土風味接壤異國美食的一枚催化劑。

     


    十三、碉堡


    藏於歲月的記憶,如今草木植被如畫,多少足跡過其旁而不知其存,細數碉堡三、四處,誰知當年風雲日,人皆留其影。


    雲淡風輕數十載,丘壠如茵樹掩隱,其形已非,其內如何不得其門而入。亦如物換星移,不知此景當年愁,唯有天地愛其體,日昇月落窸窣鳴,不曾聽言軼聞緬懷事,更難考據當年形勢如何烈,靜思碉堡無可考,卻有居安思危之警惕。

     


    十四、百花川松林步道碑


    那些香郁的氣韻曾是精靈的骨髓,它在百花川圳溝旁築起浪漫神韻,讓蹬蹬迴盪呢喃愜意,如此千絲萬縷,雕縷著綽約風情。


    松蔭下木棧道,迎來春的氤氳,婆娑了萬種風情,蟬鳴的仲夏吟唱著南柯的詩意,秋紅了蕭瑟的彤嵐映照,颯然寂寥的繾綣了冬寒寧謐。


    漫漫長河的歲月裡,曾經的踱蹀、踟躕或踽踽,詠唱真誠與浪漫深情的友誼與愛情。如今木棧道已非,徒留「百花川松林步道」石碑,此碑是書法名家郭雲樵先生的字跡。雋永鑲崁,紀錄著松林木棧道的掠影,如此風情萬種追憶白雲蒼狗的悠然,寄情於松醉誰來扶的遐邇,總是縈牽夢迴。

     


    十五、新民大道


    一隔圳水兩茫然,問此道名多言百花川,非也!百花川圳溝道上,舊圖迴廊桂花香郁濃,白千層木交映老松綠蔭,是誰胼手胝足引領著「煥哉郁郁兮文所鍾,宏我黌舍兮甲於南東。」


    百花川道上盎然詩意,行於其間鮮有人知曉為「新民大道」!而其命名係感念中大在台復校第二任校長李新民博士,帶領中央大學從理學院成為一所完整的大學。李校長擘畫復校宏圖,蓽路藍縷於科技興國、振興文風,鞠躬盡瘁,功不可沒。倏忽一甲子盎然勃發於臺,耕耘有成,惟昔人遠去,儒者風範,行於道上勒石圳旁,憑弔功蹟、緬懷文風,中大之緣,雙連坡上福地靈氣,人傑輩出,此乃杏林之福、大道之美,盡在足下。


    此大道南起工一館旁沿百花川圳溝遍植白千層樹與老松蒼蔭相映,至舊圖西側立石碑處於始為榕樹與桂花相對映。過舊圖北至小木屋止,榕樹與松樹繁茂鬱鬱聳天,炎暑間蟬鳴聲噪,鳥雀悠懶而歌,松鼠無懼足飛馳奔。夜幕燈黃飛蛾撲火,皎月雲清引來圳溝窸窣,醉人清音,騷墨雅士皆愛詠其魄,行吟蔥鬱樂無窮,昂首而歌浪漫騰開。漫步其間微風舒來,此刻百花川道烙印著張夢機老師的〈百花川〉詩句:「長渠待養百花嬌,日暖東風慰寂寥.夾道松陰閒撲袂,並排樹杪默生潮。」詩情畫意的悠閒裡,不知不覺被拓印其中。

     


    十六、浮雲


    把書本摺疊,吸一口窗外鮮綠芬芳,誰說霪雨霏霏不是白雲的舞台。


    昨夜浸潤春雨的翠綠,蜉出朵朵白雲綴點矇矓,在如茵的坡坎飄逸。


    這突兀的雲霓,不愛天上的飄移,卻愛伴隨夜讀的呢喃,有著繆思停佇播種雙連坡上的文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