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詩意的瞬間
李欣倫 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今年一月,日本女作家九段理江獲得重要的文學獎項芥川賞後,自爆寫作過程中與生成式AI協作,其中有5%左右的內容更直接來自於AI。五月,報刊也報導台大文學獎首開先例,試辦與AI協作的徵文類別。儘管與AI協作進行創作仍有爭議,並非被普遍接受,但看起來與AI共同創作作品的風潮已勢不可擋。
這個學期一開始,除了海報牆上時見與人本、AI相關的論壇和講座,文學院二館二樓的空間,也妝點了多幅臺灣詩學季刊社舉辦的「AI.詩圖共創」獲獎作品,畫作風格多元,有明暗、靜謐與神秘、希望感和末世感等,細細品讀,不難發現詩行與圖文間形成饒有興味的閱讀空隙,留待讀者以想像力填補。十月則由人文藝術中心、文學院與臺灣詩學季刊社共同舉辦論壇,討論AI如何與詩圖奏鳴、交響。
圖畫詮釋了日常生活中閃爍的詩意,可在「過洋牽星:未來的方舟」展覽中,看到青年藝術家對日常生活的細膩觀察。「未來社」的七位藝術家,選擇用不同媒材和獨特的藝術語言,詮釋他們眼中的白雲、城市光影、告示牌、沙岸等,每個作品如快照捕捉了詩的瞬間,藝術家用作品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詩行俯拾即是。同樣對生活的詩性關照,也可見於吳烈偉師生聯展【漫遊.修行】,飛禽走獸、花卉、風景和宗教等具象和抽象概念,皆化為多種風格的水墨作品。
此師生聯展來自於吳烈偉老師開設的「創意生活——當代水墨新意」課程,是人文藝術中心的推廣課程之一,中心長期邀請知名藝術家開設課程,體現了中大以藝術回饋社會的理念。校內課程「藝術欣賞與展覽實務」,也常邀請藝術家分享藝術創作歷程,例如十月邀請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人李惠美,分享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的策展理念,紀錄劇場導演李銳俊則傳授劇場實務經驗,讓同學在認識理論的同時,也能夠了解產業界的實務運作。
另一場工作坊則與聲音有關。「聲音魔術師」劇場配樂工作坊,提供學生了解劇場聲音設計與配樂的機會,理論結合分組實作,讓學生對聲音設計有更全面的認識。
聲音與視覺的饗宴,則是「面白大丈夫——爆笑喜劇入門術」所帶來的鮮活體驗,「面白大丈夫」劇團的表演形式包括漫才和短劇,風格幽默,讓人在日常情境中,品嚐趣味,笑聲不斷。同樣氣氛歡欣的還有崑曲戲服的試穿,這是中央大學EMBA校友會的校友返校活動,讓校友穿上華麗的戲服的與韻味,並賞覽崑博豐富的收藏品,藉此認識崑曲。
本期電子報的電影活動報導,包括新生電影節和2024臺灣國際人權影展,前者讓新生藉此認識校內豐富的電影資源,以及優質的觀影空間,鼓勵學生善用校內的藝文資源。後者的主題則是「真相,在路上 凝視,在當下」,透過影像探討性別平權、歷史認同與轉型正義,讓觀眾認識全球人權議題的深廣度。
透過詩、圖、聲音和影像,我們在中大品讀、珍藏每個詩意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