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洋牽星:未來的方舟」展覽開幕紀要
藝文中心
張力云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生人文藝術中心主辦「過洋牽星:未來的方舟」展覽,邀請「未來社」7位青年藝術家於2024年9月24日在藝文中心(舊圖一樓)開展。活動當日,由本校弦樂社開幕演奏,為現場增添優雅氛圍,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與策展人沈裕昌先後致詞,分享展覽藝術的意義與內涵。
「未來社」成立於2011年,由7位1980年後出生的青年藝術家組成,成員包括林賢圳、林冠名、高雅婷、黃琬玲、曾雍甯、廖震平及謝牧岐。每位藝術家專注於不同的創作主題與表現手法,各自選用不同的媒材,展現豐富的藝術語言。
策展人沈裕昌與「未來社」7位青年藝術家合影。(王俊棠攝)
林賢圳的作品以漸層線條交錯組合,形成動感的雲與白鯨形象;林冠名的攝影作品則捕捉城市中已失去實際功能但曾具象徵意義的殘膠;高雅婷以油彩創作,透過光影交錯出沙岸與陽光的細膩意象;黃琬玲運用魚眼鏡頭的廣角畫面,以水墨描繪臺灣十二勝景;曾雍甯選擇原子筆,利用細緻的線條呈現雕花般的效果,突顯傳統藝術的精湛;廖震平從平面物件如告示牌或毛巾出發,探索平面與立體空間的交錯意涵;謝牧岐擅長壓克力的立體編織手法,在畫布上堆疊出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充滿創意與獨特的感官衝擊。
藝術家們以非傳統的繪畫形式展現各自的創作,突破媒材和創作手法的限制,讓觀眾在作品中感受到藝術家對周遭環境和生命的深入思索。開幕上,每位藝術家向觀眾分享其作品的構想與創作背景,使觀眾得以理解作品中的細膩心思,體會藝術家透過創作反映對生活的觀察。
藝術家們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王俊棠攝)
展覽作品乍看無明顯關聯,但策展人沈裕昌將7位藝術家的作品打散陳列,透過空間布局傳達「方舟」的概念。藝文中心本身作為無窗有門的空間,象徵「方舟」的意象,象徵著載著不同藝術家的創作、視角和理念向外傳遞。每件作品被視為地圖上的「座標」,以中大為中心向外輻射排列,依據距離和高度巧妙安排位置,使整體陳設充滿結構性和深思熟慮的藝術巧思。
透過這次展覽,藝術家以獨特的視角揭開藝術創作與生活的多重連結,展示出他們對周遭事物的深層觀察與創意詮釋,讓觀眾重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