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七期 「AI.詩圖共創」展覽及論壇
  • 「AI.詩圖共創」展覽及論壇

    人文與科學對話
    張力云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AI.詩圖共創」論壇合影。(歐卉珊攝)

     

    20241015日,人文藝術中心、文學院與臺灣詩學季刊社於人文講堂合辦「AI.詩圖共創」展覽及論壇,邀請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林豪鏘教授、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系主任陳徵蔚教授、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兼資訊電機學院院長蘇木春教授,以及白靈、愛羅、郭至卿等詩人分享AI心得。開幕當天展示了臺灣詩學季刊社舉辦的「AI詩圖共創比賽」50幅得獎作品,每首詩都有AI生成的圖畫,反映詩人用AI創作與挑選的成果。

     

    文學院院長楊自平教授指出,AI時代不可避免地影響各領域,人文學科也應勇敢面對挑戰。人文藝術中心李瑞騰教授也強調,中心長期舉辦藝文活動,也試圖用人文角度,與科學的各領域對話,本場論壇即是常年推動的「人文與科學對話」項目之一。

     

    此次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及詩人分享他們的AI創作經驗。林豪鏘教授指出,AI能模仿風格,但無法「創造」風格,因為風格源於人類心理與生理特質,與AI共創,該思考「AI覺得該怎畫」,而非「叫AI怎麼畫」;陳徵蔚教授從多媒體時代探討文字的主體性,提出在人類逐步邁向超人工智能的過程中,如何確立自我;蘇木春教授分析AI的未來發展,強調AI的運用範圍、算力與數據雖日漸擴大,仍無法擁有真正的「美感」,僅是模擬呈現的結果。

     

    白靈分享如何運用AI圖像激發學生創作,以詩作圖,以圖生詩,讓詩歌創作充滿雙向互動,指出詩的模糊意象與AI生成圖像的虛實之間相輔相成,是一段浪漫的創作旅程;愛羅將攝影技術應用於AI創作,通過光影、構圖等元素來引導AI生成更符合心意的圖像,強調創作應保持個人情感;郭至卿表示,AI像一支「雲端畫筆」,許多有趣的現象源於其大數據模型和偏見,並鼓勵大家將AI視作創作夥伴,拓展表現方式。

     

    本次論壇讓觀眾看學者與詩人們熱情擁抱新科技、突破創作邊界的積極態度,也深刻感受人與AI的互動正如一場精彩的雙人舞,彼此之間既相輔相成,又充滿火花。透過AI協助,詩人們在文字與圖像的世界中開創了嶄新的視野,而AI在詩意引導下,也呈現出前所未見的藝術表達。這種跨越人類心靈與數據運算的交流,讓人看到未來創作的無限可能。論壇全程錄影,誠邀您欣賞這場精彩對話,連結如下: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7S3OpzMqm_4hg-vrdfRZ_YNBSSBnmJI&si=o0sKjQk0EP7bIZ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