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二期 向洪惟助教授祝壽並致敬
  • 向洪惟助教授祝壽並致敬

    李瑞騰 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崑曲博物館館長 洪惟助教授。(曾進發攝)

     

     

    1943726日出生於嘉義的洪惟助教授,今天八十整壽,依慣習,去年應該為他祝壽,但疫情還嚴峻,決定順延。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在55日宣布COVID-19作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已經結束。稍早, 51日起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編降階,防疫朝向常態化。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準備好在726日這一天,借一檔新特展「尋找崑曲瑣憶」開幕,向為崑曲奉獻逾半世紀的洪教授祝壽並致敬。

     

    1991年,我應聘來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那一年,洪惟助老師在文建會支持下,和曾永義教授執行了一項「崑曲傳習計畫」;次年,他成立「戲曲研究室」,啟動他的崑曲大業。那時我主要的關懷在臺灣現當代文學,對於他做的事並不太了解,只聽說戲曲研究室收藏崑曲資料極豐富,有很多計畫在推動執行。

     

    我一直要到承乏系務才比較用心思考這個研究室的存在意義。首先,那是洪老師以一己之力,花十年時間經營出來的人文學術空間,專業加上敬業,根源處是他的興趣、認知與態度;其次,戲曲作為中文系的教研領域之一,因有了這個研究室而得以超越文獻的學習,影音資料可引領學生感受戲劇現場,舞臺、角色扮演乃至於故事本身,皆為之而鮮活起來,這是學生的福氣;同時,它不斷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受到重視與肯定,這是中文系的驕傲,更是中大的榮耀;從更大更高的角度來看,它旨在保存與研究文化資產,是一種可大可久的學術文化工程。

     

    2000年,洪老師籌備多時的臺灣崑劇團成立並首演,往後幾乎年年匯演。2002年,他主編的全世界第一部《崑曲辭典》問世,轟動海峽兩岸戲曲界。大約也在這期間,學校也同意本系招收戲曲專業研究生,我建議他認真考慮創辦一本小型刊物,這種學術小媒介有大功能,更有利於專業人力的整合及推廣。洪老師是行動派,勇於實踐是他的本色,才兩個月的時間,《戲曲研究通訊》便已編印完成,在發行十二期後轉型,更名《中大戲曲學刊》。

     

    2017年,更隆重的一件事發生了,那就是由洪老師策劃推動的崑曲博物館在中央大學成立。跨世紀以來,我在學校的行政參與比較多,常有機會從旁協助洪老師一些崑曲相關事務,非常歡喜!看著崑曲博物館在穩定中不斷發展,我十分高興!茲逢洪老師八秩華誕,同仁籌編祝壽文集,由素負盛名的萬卷樓出版,重要人文刊物《國文天地》且編成特輯,我因參與其事,爰綴文以記之,並賀大壽。

     

     

     《空谷幽蘭——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祝壽文集》今已出版。

     

     

    萬卷樓出版之文集以「空谷幽蘭」命名,收洪老師故舊門生所撰與洪老師有關的文章四十餘篇,前有中央大學前後三任校長周景揚、劉全生、蔣偉寧的序文,本文略分四輯:不畏浮雲、振興崑曲、師生善緣、崑曲路上,文不分長短,或感性抒情,或理性論述,旨在表達洪老師學思歷程及人格風範,特別集中在崑曲的教研與推廣上面。《國文天地》之特輯選自《空谷幽蘭——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祝壽文集》,收論述二篇與二十篇感懷文章。

     

     

    本期《國文天地》特輯:〈空谷幽蘭——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專輯〉。

     

     

    非常感謝供稿的每一位作者,編務上則有勞中文系黃思超老師、崑曲博物館同仁曾子玲和蕭雅雲、人文藝術中心鄧曉婷專員的費心盡力;萬卷樓和《國文天地》編輯同仁提供熱情與專業之協助,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