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二期 大師的椅子——琦君
  • 大師的椅子——琦君

    林佳樺 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大師的椅子——琦君(Chi Chun,1917-2006)

     

     

    位於校園總圖書館及文學二館的交界處,一棵大樹掩映於磚道旁的座椅上,為人熟知的名字,有著溫柔細潤的筆,寫下歲月悠長的痕——她是琦君。

     

     

    寫作與「琦君」

     

    琦君。

     

     

    琦君,本名潘希珍,1917724日生於浙江省永嘉縣,大學畢業後,曾任教師、圖書館管理員。在故鄉永嘉縣教書時,曾受授業恩師夏承燾之託,寫就一篇〈之江同學滬濱歡聚回憶錄〉,由此啟發她撰寫以回憶為主題的各類創作。

     

    1947年,以前教她詞選的龍沐勛老師,因文化漢奸罪名被捕入獄,此時琦君任職於蘇州法院,同其師夏承燾為龍沐勛陳情,期間以「琦」字為暗號通信,書信往返中,龍沐勛稱之「琦君」,遂以此為筆名。

     

    後琦君隨國民政府來臺,先後於今中國文化大學任副教授,中央大學、中興大學擔任教授。其創作豐富,涉足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論述、翻譯等領域。初來臺,兩篇散文作品〈金盒子〉及〈飄零一身——給一個學生的信〉,皆獲刊於《中央日報》副刊,並經好友介紹,認識諸多文壇前輩、良友,始持續耕耘創作,積極投稿。

     

    進入50年代,琦君發表首篇短篇小說〈姊夫〉,刊載於《文壇》雜誌創刊號,開啟她對小說的興趣,並寫下了〈琴心〉、〈永恆的愛〉、〈長相憶〉等作,與散文作品一同集結為《琴心》,自費出版。

     

     

    散文成就的肯定

     

    1963年,散文作品《煙愁》榮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散文獎,在這之後,琦君除了在散文、小說上傾注心力外,也有譯作〈百合羹〉刊登於韓國《女苑》月刊,對於兒童文學亦頗多涉獵,《琦君寄小讀者》、《琦君讀書》等作獲得優良讀物獎項,並多次成為兒童推薦讀物之一。

     

    從《煙愁》始,琦君的創作陸續獲得諸多獎項肯定,如1969年由三民書局出版的《紅紗燈》,1985年九歌出版社出版之《此處有仙桃》,在媒體統計、讀者票選等活動中,皆得到極高評價。其中《此處有仙桃》獲頒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散文獎。

     

     

    再回中大

     

    「琦君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位於中央大學文一館二樓。(取自中文系網頁)

     

     

    琦君與中大之緣,不僅是70年代曾於校園任教,更在200412月,應邀參與中大圖書館主辦的「水是故鄉甜——琦君作品研討會暨相關資料展」,聆聽關於自己作品的相關研究論述。以此為契機,李瑞騰教授籌備一年,成立「琦君研究中心」,於臺北師範大學、佛光山道場舉辦兩場研討會。

     

    200667日,琦君病逝於臺北,琦君研究中心、九歌出版社共同於七月底舉辦追思會,懷念琦君,並在其夫婿李唐基協助下,集結文壇、學界之力,蒐集琦君相關書信,於20078月由臺灣文學館出版。

     

    中大在文學二館和總圖書館相交之處設置大師之椅,以國家文藝獎製作銘牌,紀念她在文學的成就,也記下屬於她溫厚感人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