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沒有生活節
蔡勻勻 文學院學士班四年級;黃鈺晅 文學院學士班二年級2024年3月5日,由「中央沒有生活節」團隊主辦的展覽《無盡之始》於教研大樓北一展覽室開展。活動由文學院學士班四年級的蔡勻勻、孫詠淳及孫珮綺發起,召集各系同學,組成一批擁有多元背景的團隊,創造一檔從未在中大舉辦過的複合型藝文活動。該活動結合展覽、影展及工作坊等,旨在讓觀眾透過創作、參與與感知,為一成不變的日常注入活水,感受不一樣的可能。
「中央沒有生活節」系列工作坊。(主辦團隊提供)
生活節的系列工作坊以流體畫、頌缽與肢體作為主要對話媒介,讓參與者在另類的體驗中發掘自我可能性;系列影展則與中央影像製作所合作,結合香氛與調飲,讓觀眾獲得更完整而深層的感官體驗,去探索電影中的人生百態,關照自我生活;小型共創展《Big Questions》設於電機系館內,以互動性的提問裝置展示一連串有趣題目,觀眾透過各色毛線回答問題,不僅能深思自我,也讓多元思想在空間中具象化,創造截然不同的展演效果。
主展覽《無盡之始》以「循環」為命題,探索個體在不同時間和場域下的對話關係,以及如何透過打破重複和既有的規律,創造屬於自我的生命循環。本次展覽由文學院學士班四年級孫珮綺、三年級的徐筠容以及二年級的黃鈺晅策劃,並邀請來自中大及清大藝術與設計學系的七位創作者共同參與。
策展人孫珮綺開幕致辭。(主辦團隊提供)
孫珮綺開場提及:「這次的展覽中,我們拋棄傳統展示的被動凝視模式,期待展覽的設置能提供觀眾一面映照的鏡像,讓他們重新與自我對話,並通過媒介所呈現的參與和回應機制,以個人視角感受、詮釋作品。」策展團隊期待透過創新及強調互動的展覽屬性,讓進入展場的觀眾找到屬於自己的身影。
徐筠容則說:「在這次與不同創作者合作中,策展團隊發現了作品間微妙的共性。七件作品,除了主展品,其他作品被巧妙地分為兩兩一組,討論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我與社會的關聯、自我與宇宙的連結。」日復一日的生活在生命中不斷重演,「感知、創造」這個可能被我們忽略的能量,其實是打破重複生活的關鍵,透過不斷參與,製造屬於各自生命的獨特循環。
主展品《感知與記憶寶盒》。(主辦團隊提供)
黃鈺晅是主展品《感知與記憶寶盒》的創作者,講解道:「生命的價值由記憶組成,而記憶的模樣透過我們的感受和情緒所建構。」期待觀眾抽出寶盒並再次堆疊,讓作品在展期間不斷倒塌和重組,傳遞著生命循環不停滯的訊息。另一位清大藝設系大一學生尤子芮的作品〈創作僵局〉透過擬真屋展現創作者面臨糾結和苦惱時的空間樣貌,引發共鳴。觀眾在創造自己生命時,也會碰到迷茫和無法舒展的境地,這不僅是創作者的獨有體驗,也是每個人心中共享的。
作品〈鏡次元〉由創作者徐筠容呈現,選用鏡子作為媒材,邀請觀眾將網路上擷取的標籤貼在鏡子上,引發觀眾對自我的認知的思考。另一作品〈無體溫關係〉是劇聚團隊的錄像互動作品,探討現今社會下透過虛擬媒介交流的新型態關係,引發對情感真實性的思考。
策展人黃鈺晅(左)、徐筠容(右)致辭。(主辦團隊提供)
清大的兩位創作者汪以墨和謝宏森,討論了「身而為人的我們,以什麼作為存在的證明呢?」汪以墨透過作品〈肉身〉將自己的身體作為模型,嘗試製作人體標本,探索肉身輪迴的概念;謝宏森的作品〈留下〉則以輪播的錄像影片和裝置作品,探討生命與緣分的關係,反思當生命逝去,而記憶依舊留下時的存在性。
在導覽的最後,黃鈺晅表示:「這個展覽承載了一群中大學生對於展演的熱情,以及對世界的體悟。我們將來仍充滿繼續探索和發展的可能性,也會持續努力。」這是「中央沒有生活節」的第一屆,由一群學生為周遭的環境寫下嶄新的一頁,同時也期待能迸發出更多有趣的想法,以藝術的力量,點燃每個人對創造和感知的熱情,並對生活保持著熱情。
更多展覽作品詳細介紹,請瀏覽:https://www.instagram.com/life404notfound.artfest?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igsh=ZDNlZDc0MzIx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