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返」福爾摩沙四重奏 校慶音樂會
蔡念蓁 中央大學數學系2024年5月7日,適逢中大109週年校慶暨在臺復校62週年,人文藝術中心邀請福爾摩沙四重奏(Formosa Quartet),以「重返」為名,共襄盛舉。福爾摩沙四重奏由四位美籍臺裔音樂家在臺巡演時創立,是北美和亞洲許多組織和機構的常駐樂團,廣受喜愛。「福爾摩沙」四字蘊含對臺灣文化的喜愛與敬意,也有著葡萄牙文「美麗」的意思。
「福爾摩沙四重奏」的團員由小提琴家林允白(Jasmine Lin)、李家瑋(Wayne Lee)、中提琴家馬修‧柯恩(Matthew Cohen)與大提琴家黛博拉‧裴(Deborah Pae)組成。四位皆為優秀的音樂演奏、創作及教育家,從創團初期探索臺灣音樂和原住民文化,到現今挖掘和創新融合美國傳統民俗音樂,他們創造出一首又一首扣人心弦的巨作。
校慶音樂會於大禮堂舉辦,現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黃瓊瑤攝)
本場音樂會以莫札特的〈C大調第十九號弦樂四重奏,作品465「不協調」〉作為開場曲,這是莫札特獻給海頓的六首四重奏中的最後一首。第一樂章以不協調和混亂迷茫的曲風拉開序幕,隨著樂曲發展,仿佛在煙霧中找回失序的腳步,最後迷霧漸漸散去,擺脫黑暗,迎來充滿溫暖和明媚陽光的C大調。緊接著的第二樂章,大提琴的撥弦聲開啟了四重奏的音樂對話,既溫柔又熱烈。第三樂章隱藏著幽怨和暴躁的情緒,3/4拍的節奏不斷被刺耳的中斷和不規則的樂句衝擊,這場音樂對話不同於記憶中簡單優雅的小步舞曲,反而充滿戲劇性。最後以快板作結,代表著音樂家的狂歡,也是莫札特對海頓幽默的致敬。
四位演奏家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擺動身體,從一開始蜷縮著身體與音樂一同陷入黑暗,到中間隨著對話情緒的高漲起伏而擺動,結束前則與音樂共舞,享受陽光溫暖的旋律。他們的表演不僅帶給觀眾聽覺的饗宴,還引領觀眾更深地融入音樂的情調中。
中場休息後,音樂家以福爾摩沙四重奏組曲開啟音樂會下半場,樂曲分別為〈Por Una Cabeza〉、〈Little Birdie〉、〈淡水暮色〉和〈Plakala〉,每首都來自不同的背景,擁有不同的故事。
〈Por Una Cabeza〉融合探戈和爵士的曲調,以不同的情懷演奏鮮明的主旋律,傳達出音樂背後悲歡離合的情感故事;〈Little Birdie〉來自澳大利亞,由兩位音樂家共同創作,演出方式極其特別,以撥琴演奏整首曲子,聲音渾厚圓潤,有別於一般拉琴時的悠長尾音,更顯得活潑可愛;〈淡水暮色〉的故事來自臺灣,借鑒朗朗上口的老歌〈淡水暮色〉的旋律,以四重奏的方式演奏,喚起台下觀眾的共同記憶;〈Plakala〉原作是一首烏克蘭民謠流行曲,經由大提琴家克蘭西.紐曼改編,演奏方式非常新奇,由四位音樂家合作運用一把大提琴完成,大提琴家主奏,搭配三位音樂家分別在琴身拍擊、撥弦和敲弦,呈現出多重堆疊的音效,相互呼應,營造豐富的音樂層次。
節目尾聲,響起德弗扎克的〈降A大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5號〉。樂曲融合多種元素,包括楊那捷克的和聲、捷克民族舞蹈〈胡里安舞曲〉及卡農曲調等,以嚴肅的降A小調慢板起頭,隨後轉為歡快的A大調進入第二樂章,至第三樂章則在溫馨和憂鬱兩種風格間跳動,通過高超的技巧展現音樂的和聲與節奏的複雜張力。演奏結束時,音樂家們在熱烈掌聲中再次上台,帶來安可曲,為中央大學的校慶音樂會增添更多色彩。
最後的訪談中,音樂家分享為校慶音樂會選曲的理念。他們希望這場音樂會就像充滿驚喜的巧克力盒,觀眾的聆聽彷彿在開箱不同風味的巧克力,充滿神秘和驚喜感,同時也能夠喚起心中久藏的回憶。這正是福爾摩沙四重奏的樂團靈魂,透過探索各種文化故事,通過優美的旋律將觀眾帶向世界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