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六期 詩從草地裡生長出來
  • 詩從草地裡生長出來

    李瑞騰 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年輕的時候,趁著參與文學活動的善緣,我走訪了許多景點,每到一處總不忘蒐購與景點有關的詩文選集和史地書籍,久之書房架上竟有一整排地景,閒時賞讀,頗有舊地重遊之感,不只如此,看作者模山範水,舒卷於情景之間,各有旨趣,深具閱讀之樂。

     

    坐落於桃園中壢的中央大學,「百花川」為其校園美景之一,為中大人共同的記憶。前幾年我們編《百花川的故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22),旨在溯源及探尋周邊地景的歷史人文,連結校史之人事物;書末曾附錄一些百花川詩文,今《百花川詩草》編成,百花川感人的故事更添新的一章。

     

    《百花川詩草》是本校五屆百花川詩獎的得獎作品集,這個由學務處主辦的學生課外藝文活動,每一年都吸引許多關注;評選則由校內師長初複審,邀請詩壇名家決審;贈獎典禮辦得非常用心,頗為溫馨感人,校長和學務長每屆都出席。

     

    詩獎以「百花川」為名,卻不是專寫一條百花川,而是「校園景致」(徵文實施辦法),但寫景通常會有事有情有理,必與校園人文活動和史脈有關。不過,以經驗判斷,寫百花川的詩作一定不會少;詩行中有花有川,也是理所當然了。而事實上就是這樣。

     

    編輯上,我們以屆分輯,輯名取自獲獎詩題,分別是:「只要和妳在一起」、「一封情書」、「一些樹之合唱」、「中之道的故事」、「終究流向了花的中央」。詩作之末皆附評語,盼有導讀作用。書末附錄和百花川詩獎有關的資料,留存文獻,並讓讀者了解詩獎活動的緣由與執事者的用心。

     

    配圖上,封面採本校天文所教授葉永院士的畫作〈百花川〉;書前彩印部分,一是百花川圖景,一為贈獎盛況;內部輯名頁則選刊本校美景圖。至於書名,為能與「花」相配,選用「草」字。「草」用為集名,古已有之,黃遵憲《人境廬詩草》、林占梅《潛園琴餘草》、黃金川《金川詩草》、洪素麗《十年詩草》等,有點謙虛,亦可指詩乃是從草地裡生長出來的。我們希望在這裡生活與學習的文藝青年,從校園寫作開始,走到哪寫到哪,腳踏土地上,手寫天下事,悲憫蒼生。

     

    特別謝謝高潤清先生,職務上他由教官轉校安,但他其實是一位寫作人,寫詩和散文,也愛攝影。百花川詩獎由他倡議並執行,獲林沛練學務長信任並支持,從動念起他就常找我商量,熱情感人。他已於今年五月屆齡退休,猶牽掛著詩獎之未來。

     

    *本校學務處辦理「百花川詩獎」,到今年計五屆,獲獎作品凡33首,委由人文藝術中心編成《百花川詩草》,將付梓,本文為其〈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