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百花川詩獎 人文藝術中心主任致辭
李瑞騰 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百花川由南向北穿越中大校園,有左右兩路,左邊原來就有,常可見學生騎自行車自在來去,緩步而行可撿拾松果,劉全生校長時代,為感念李新民校長,於舊圖岸邊立碑刻石,題曰「新民之道」,惜未在師生間流傳;為區分人車,右邊在蔣偉寧校長時代鋪設木棧道,以「百花川松林步道」為名,相當素雅,我認為那是一項人文建設,然而以木為道,難擋風雨侵襲,再整建時易之以水泥,前後段中央加寬設計,鋪以原木,可憩息,必要時可為舞台,而為使其內涵人文精神,故有文學步道之倡議。
這是中大校園人文深耕的具體作為之一,近年來我們導入文化資產及地方創生理念,將有形的空間景觀連結無形的人文傳統、知識生產、生活日常以及師生和校友共有的記憶,以「百花川的故事」為書名的調查與寫作之推動,以「百花川」為名的新詩競寫活動,都是主要的計畫項目。
人文藝術中心在最近第八期的《中大人文報》特設了「百花川詩獎」專區,除了肯定這個獎項的人文意涵,也將用此協助建造一座平台,儲存並積累從百花川所散放出來的詩意。當此第三屆詩獎贈獎之際,我願重申我的觀察,此詩獎不只是詩藝的競技場,也在百花川的流域栽種詩苗,我們期待它們茁壯長大,在詩壇競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