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九期 「長歌吟松風:中大植物競寫活動」頒獎典禮暨新書發表會紀要
  • 「長歌吟松風:中大植物競寫活動」頒獎典禮暨新書發表會紀要

    梁靜法 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長歌吟松風:中大植物競寫活動」頒獎典禮暨新書發表會合影。(梁俊輝攝)

     

    「長歌吟松風:中大植物競寫活動」頒獎典禮暨新書發表會於 2025 3 12 日在文三館一樓大廳舉行,由人文藝術中心、總務處、學務處共同主辦,旨在提升師生對校園樹木的認識,進而加深對學校的認同感。

     

    本次頒獎典禮共頒發首獎1名、貳獎2名、參獎3名、佳作6名與優選19名,得獎作品已集結出版成《長歌吟松風:中大植物競寫作品集》,展現中大學子以文字書寫植物的深情與文采,透過觀察與感受,勾勒出校園裡動人的自然風景與人文情懷。

     

    《長歌吟松風:中大植物競寫作品集》。(人文藝術中心提供)

     

    中大校園內約有七千棵樹木,陳文逸副校長回憶,初入中大時,曾聽聞前校長李新民在復校初期,不僅積極於學務,也重視校園美化,種下上千顆松樹,延續南京校園的傳統。當年纖細的松樹,如今已成林蔭,成為中大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見證了學校歷史,更承載著師生情感,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象徵。此次寫作活動,讓學生透過文字回應植物之美,令人欣慰。

     

    陳思妤學務長提到,自己對植物的關注起源於大學時期一門通識課「認識校園植物」,修課前總在校園中匆匆穿梭,未曾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後來才發現身邊植物的多樣與四季變化,更有許多珍貴的品種隱藏其中。她對這次活動中特別多來自工學院的得獎作品感到驚喜,認為這正展現了中大理工與人文並重的教育理念,也感謝主辦單位提供學生展現才華的舞台。

     

    人文藝術中心李瑞騰主任則回憶,擔任文學院院長時舉辦過「藍花楹下」活動。雖然校園地理環境與氣候不太適合藍花楹生長,但紫花隨風飄落的景象,猶如紫色精靈,點綴校園。他分享,最早的藍花楹來自一位總務處李先生自澳洲帶回的種子,經細心培育後種於文學院外草地,如今已在校內繁衍成群,相當不易。

     

    校內的一草一木,背後都有著感人的故事。《文心雕龍.原道》中的「旁及萬品,動植皆文」,強調植物不僅有形態之美,也能引發人心共鳴。詠物書寫從觀物、體物中展現人與自然的互動,也讓更多人留心那些原本被忽略的角落。

     

    本次活動特別感謝中文系卓清芬、莊宜文與李欣倫三位教授擔任初審,以及複審委員琹川、吳鈞堯與向鴻全三位作家。未來,中大亦持續推動人文關懷與創作精神,深入校園,邀請更多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