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報 第二期 「資源整合,發展桃園文學」座談會側記
  • 「資源整合,發展桃園文學」座談會側記

    莊梓忻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助理

    主辦: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


    協辦:中央大學文學院、沈氏藝術印刷公司


    時間:109年8月12日14:00–17:00


    地點:中央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樓2樓205會議室


    主持:李瑞騰(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與談:

    林央敏(作家、台語文學推動者)
    黃秋芳(作家、黃秋芳創作坊負責人)
    謝鴻文(作家、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執行長)
    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向鴻全(作家、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莊秀美(桃園市文化局局長)

     

    桃園市作為六都之一,在北台灣與台北市、新北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不論在政治、經濟、文教領域,都能不斷突破,以堅定之姿展現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桃園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出版的《桃園文獻》期刊,不僅提供紀錄桃園地區的人文、地景、社會活動,更期待藉由期刊的發行,讓更多人了解到桃園人文的豐美。第十期《桃園文獻》,邀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李瑞騰擔任主編,規劃以「文學」為主題,探討桃園地域、空間中的文學發展。

     

    為了製造更多的對話空間,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於8月12日舉辦「資源整合,發展桃園文學」座談會,邀請鄉土文學作家林央敏、黃秋芳創作坊負責人黃秋芳、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執行長謝鴻文、本校中文系副教授李欣倫,以及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向鴻全擔任與談人,討論桃園文學的各個層面、與可能。

     

    林央敏以其著作《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切入,不僅定義桃園文學的基本概念,更以時間為軸,闡述各時期的作家作品;黃秋芳則更進一步提出空間對於人、文化形塑的重要性,點出桃園地域特色,間接影響地方文化的形塑,而在地的多元文化更滋養、豐富桃園文學的發展;謝鴻文盤點了包含作家、公部門、學校機構、社團組織、獨立書店、文學地景、步道等在地文學資源,並期待公部門能夠與民間攜手合作,藉由教育、研究等方式推廣閱讀,召喚情感記憶與地方認同;李欣倫以自身書寫的文章出發,反思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壢人,過去作品中的街道地景,自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十年、重返家鄉的李欣倫,進而想像桃園文學未來的多重可能。向鴻全則指出,與其以「桃園文學」和作家定義,回歸文學本質、著重桃園地域客觀存在也同屬重要,指出新故鄉書寫、非虛構寫作概念,也許是未來桃園文學的方向,近一步強調應整合在地文學社團、社群,積極納入年輕作者,不僅作為公部門智庫,更以此擴大桃園文學版圖。

     

    最後,桃園市文化局局長莊美秀總結,桃園是一移動城市,透過航空,許多人離開家鄉來此工作或來此定居,眷村、閩南、客家、原住民與新住民等文化薈萃於此,造就桃園地方特色。除了多元族群外,大溪林家、李家、樂信.瓦旦、龜山張家、蘆竹徐家等知名家族,更見證了桃園歷史軌跡。局長強調,文學不僅需涵蓋桃園多樣的族群,更需要政府單位、學校、民間團體等相關部門共同合作,藉由各部門的集思廣益,以文學為載體,讓更多人認識桃園的在地文化。

     

     

        資源整合,發展桃園文學座談會會後大合照。    座談會主持人、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李瑞騰老師。

     

         鄉土文學作家林央敏老師。          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執行長謝鴻文老師。

     

     黃秋芳創作坊負責人黃秋芳老師。           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欣倫老師。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向鴻全老師。             桃園市文化局局長莊美秀。

    (活動照片由沈氏藝術印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