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報 第二期 我沒有自外於中大所在的桃園
  • 我沒有自外於中大所在的桃園

    李瑞騰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和桃園結緣應始於1979年秋天,那時在服預官役,奉派到中壢第一士官學校(今陸軍專科學校)任文史教官。活動的地方主要在龍岡和中壢,記憶所及,遊過石門水庫,到中央大學參加文學研討會,以及到龍潭拜訪鍾肇政先生等。

     

    1991年秋天,我應聘為中大中文系專任教師。我原以《文訊》總編輯身分負責一個「各縣市藝文環境調查」計畫,還在執行中,10月間來到桃園,和在地藝文界朋友及文化行政官員進行一場與「發展」有關的座談。也另邀人寫縣市簡史、藝文刊物與藝文活動狀況等。我必須先做功課,再讀所有稿件,等於通過計畫執行與媒體編輯,進入了桃園史地,從藝文面向,我試圖了解桃園這個「地方」。

     

    在爾後近三十年間,除了行走文壇之際與桃園作家時有接觸以外,有三件與桃園文學有關的事,說明我沒有自外於中大所在的桃園:其一是○年我參與藝術學研究所李明明教授主持的【桃園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劃─先期規劃研究】,負責其中「文學與文化傳播」部分;其二是跨世紀之初,桃園縣文化局有一個中長程個案計畫「開發藝文資源–桃園縣藝文資源推展計畫–桃園縣文學發展史研究調查計畫」,我的紙本文件夾中留存二件我擬的資料:「桃園縣文學發展史——計畫建議書」、「桃園縣藝文資源調查推展計畫:桃園縣文學發展史」,皆屬未定稿,可見我是參與了討論,但最後不知何故未具體落實;其三是前年的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補助中大中文系執行二十位桃園作家訪談計畫,我擔任總策畫,成果即《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台北:秀威,2018)。

     

    我當年對於「桃園縣文學發展史」的「計畫建議書」分成「文學史料的蒐集」和「文學史的撰寫」,前者必須包含文獻資料及口述資料,文獻資料含作家作品集、作家傳記資料、有關桃園文學的報導與評論、期刊及其他文物;口述的對象是本縣文學發展重要關係人,要錄音並攝影。後者為文學史書之撰寫,當時的內容如下:

     

    1. 前有導言,說明本書撰述之緣起及寫法。

    2. 本書為桃園之文學史,由於古今行政畫分不一,故以今之所轄為空間範圍。

    3. 本書為通史性質,為整體文學發展之紀錄與評述,應包含民間文學、古典文學及現代文學三大領域。

    4. 本書之分章分節務必符合大歷史之發展及文學之事實。

    5. 有關作家及作品之評述,必要時輔以圖片或表格,以增其文學風華。

    6. 本書十六開本,七、八百頁之間,分成上下冊。包含文學年表、作家作品目錄及重要文獻選錄。

     

    前述這些背景成為我接下《桃園文獻》第十期「桃園文學」專號的規劃基礎,我之所以提出「類文學史」的編輯理念,實在是因這不是一個文學史的寫作計畫,而是期刊編輯,有其既定的框架,再加上指定論題約稿實有其困難,只能滾動修正以成今貌。

     

    我希望最前面能有一篇關於桃園文學的概述,接著的專題論文分屬不同類別的文學史論,現在刊出的是女性文學、兒童文學、古典文學,本來期待有一篇桃園文學史料的綜述和分析,最後改成當前一項文化施政實務之探討。現代文學本是重點,因有其他欄目可承載(桃園古今、話說桃園),所以本期未規劃論文。此外,我原來已著手〈桃園文學年表〉的彙編,而且初稿已成,但時間倉促,相關資料尚未完全查証,不能定稿,決定暫不刊出,改以一場與實務比較有關的座談會紀錄,盼能提供文藝施政參考。

     

    桃園因開發較晚,相比台南、台中和雙北,源雖沒那麼遠,但流長是沒問題的。泰雅原民的口傳文學、客家文學,在特定的史地條件下形成,還算豐厚;在現當代,兒童文學已枝繁葉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陸續有從外縣市移入的作家,且不乏積極投入在地的文藝公共事務者。再加上最近幾年有二本以「桃園文學」為名的書問世:謝鴻文《桃園文學的星空》(桃園:SHOW影劇團,2015)、林央敏《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台北:草根,2019)。因之,開始針對「桃園文學」釋其名而彰其義,進行學術探索,誠有其必要,期待大家的關切與參與。

     

    (本文為《桃園文獻》第十期「編輯誌言」,標題為編者所加)

     

    由左至右為謝鴻文《桃園文學的星空》(2015)、《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園作家訪談錄》(2018)、

    林央敏《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2019)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