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報 第三期 在軌道上運行
  • 在軌道上運行

    李瑞騰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中大人文研究中心執行「銘刻與記憶」計畫,旨在調查全校建物及景觀的碑碣牌匾,從其上的文字探求背後的史事校情,經由撰寫和編輯,以出版品再現在台復校的發展軌跡。

     

    我們幾乎第一眼就發現戴運軌校長在其中所扮演的無可取代的角色[1]。為此,我特別找來戴校長《八十回憶錄》(台北:開明,1979)及辭世後的《戴運軌先生紀念集》(台北:戴運軌學術基金會,1984),仔細拜讀,深受感動。

     

    中央大學在苗栗復校,乃至其後之北遷桃園中壢,過程艱辛,之所以能成其事者,當然是多方力量之齊聚,包括政府教育部門、在台校友和地方賢達之投入;然藍圖之擘劃、事務之推動,則有賴戴校長之識見與魄力,其所展現者,乃大開大闔之永恆身姿。

     

    戴校長是物理學家、教育家,其貢獻不只在中大;但我們感受至深者,是他為中大在台灣的發展立下堅實的基礎。這本精心設計的筆記書,以戴校長題署之碑記為主要內容,包括「科學館」[2]、「中正圖書館」、「理工館」[3]、「行政大樓」、「文學館及研究部」[4]等建物竣工落成之題署,另有「戴院長銅像」及其碑記[5]、著作書影、台北潮州街邸寓照片等。為使讀者更加了認識這位碩學鴻儒,我們特整理小傳及生平簡表,置於書中。

     

    感念戴校長,本書命名「在軌道上運行」,以示其直道而行,並誌不忘。

     

    [1] 1962年中大復校時只設一「地球物理研究所」,戴先生為所長;1968年恢復大學部,稱「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先生為院長。其實恢復的是學校,戴先生長一校,當然是校長。

    [2] 「科學館」今為地球科學學院館舍。

    [3] 「理工館」今為工程一館,屬土木工程學系、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館舍。

    [4] 「文學館及研究部」碑記嵌於中正圖書館之學生事務處軍訓室門口。此為圖書館二期工程,19635月竣工,還在理學院的中文、外文二系及全校研究部在這裡上班上課,稱「文學館及研究部」。

    [5] 「戴院長銅像」原豎立於中正圖書館前,今置放於地球科學學院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