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MUSICAL 「小王子」朗讀音樂劇
譚祖兒 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生「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可是只有很少大人會記得這一點)。」——《小王子》
“All grown-ups were once children... but only few of them remember it.” ——《The Little Prince》
2022年10月25日,人文藝術中心邀請C MUSICAL演藝團隊至黑盒子劇場出演音樂劇《小王子》。音樂劇《⼩王子》原由韓國HJ Culture所製作, C MUSICAL取得授權並與之合作,將此韓國版權音樂劇引進臺灣並中文化,以「朗讀音樂劇」的形式給觀眾帶來新的「閱讀經驗」,引領觀眾一同進入這宛如3D有聲書的小王子世界。
開演前,黑盒子劇場已聚集約80名的觀眾,年齡約從7歲至60歲,演出期間禁止攝影,故不附表演圖。
(C MUSICAL)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東尼‧聖修伯里獻給所有大人的一部童話故事。作品出版於1943年,迄今為止,在全世界擁有超過300種譯本。故事描述一位飛行員因機械故障迫降沙漠,與外星來的小王子相遇,聽他訴說在各個星球探索歷險的種種事蹟,其中友情與愛情的聚合離散、生死離別、失去或擁有,皆在故事情節中自然而然地發生,承載了人的共通情感,進而引起大眾共鳴。
關於文學作品《小王子》,大家或許不陌生,但《小王子》的音樂劇卻較少有機會接觸。此次舞臺設計簡單而別出心裁,一張復古而略帶凌亂的辦公桌、隆起的小沙丘所象徵的無垠沙漠及舞臺中央垂降而下的投影幕。隨著劇情的推進,螢幕上不時切換場景畫面,再搭配小提琴、中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奏,精巧地營造出空靈而帶點魔幻,同時又富有童趣的氛圍色彩。
劇場開演,主要的角色有三位:「我」、「聖修伯里」與「小王子」。故事以聖修伯里坐在辦公桌前一面訴說一面寫下與小王子的相遇而展開。從故事的展演中,觀眾不難發現「我」即為「聖修伯里」,飾演「我」的演員張擎佳,歌聲清亮,眼神純淨,一如「我」與小王子的相遇般澄澈美好;而「聖修伯里」黃浩詠的歌聲則渾厚沈著,好像悄無聲息轉為大人的聖修伯里歷經滄桑後的低吟,卻又不失內心的細膩溫柔。至於「小王子」李梓陽,明亮的眼睛裡透露出對世界的好奇,清脆的歌聲嘹亮而動聽,在周遊世界宇宙的過程中,始終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
所有不由自主的相遇與分離總是有它的原因,就像「小王子」中一再訴說的:「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用『心』才能夠看見」。在故事中,他總共遊歷了六個星球,裡面分別住著不同的人,這幾個角色由張擎佳及黃浩詠輪替上演,靈活地呈現了小王子眼中那些星球上「奇怪的大人」。現場觀眾被極具感染力的表演所牽引,尤其在小王子與玫瑰及狐狸離別的兩個場景中,演至傷感處,可聽見觀眾席上不時傳來啜泣聲,隨著劇情漸漸地堆疊情緒,四圍的哭泣聲更是此起彼落。正如狐狸所說:「馴養,就是在建立關係」,舞臺上狐狸被小王子所馴養,而舞臺下,動人的樂曲與演出也馴養了每一位觀眾,建立起他們與「小王子」的關係。
劇情來到尾聲,一直在舞臺中央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與「聖修伯里」交換了位置,坐在聖修伯里的辦公桌前;而聖修伯里則因飛機始終無法修復,又面臨斷水絕糧的困境,跪坐在舞臺中央。一如成長總在不知不覺間,面臨現實的窘境,心靈的小孩,純真的本我不知何時竟退居幕後,「我」的心中只剩下不斷迴蕩的一個念頭:「想要活下去,大概也沒有希望了吧」。
不論舞臺中央的小王子與聖修伯里說了什麼,書桌前的「我」始終不斷重複著這一句臺詞。此時,小王子要聖修伯里閉上雙眼,引領他看見內心的甘泉,使他彷彿看見了希望。
接著,小王子為聖修伯里圍上了自己的黃色圍巾,這一情節設計巧妙地將「小王子」的身份回歸給作家「聖修伯里」。只見舞臺上燈光一暗,聖修伯里走到了幕後,並身穿小王子的服裝回到臺前,呼應了《小王子》即為聖修伯里自傳的說法,小王子便是聖修伯里的化身,舞臺上的「我」、「聖修伯里」與「小王子」其實是同一人。
韓國導演在工作的過程中曾說:「演出開始的時候,是從聖修伯里開始寫小王子的故事;音樂劇的結束,是聖修伯里寫完了這個故事。」「小王子」音樂劇與《小王子》一樣,獻給每個成年人,或者說每個成年人心中的小孩,讓人能夠輕鬆如小孩一樣去欣賞,恣情縱意,或哭或笑,在散場離去後留下無限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