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一期 絲絲入扣——崑曲博物館「刺繡」工作坊側記
  • 絲絲入扣——崑曲博物館「刺繡」工作坊側記

    林祥麒 中央大學中文系二年級

    崑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教授為刺繡工作坊開場。(黃思超攝)

     

     

    為推廣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之人才培育計畫,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於2022929日在館內舉辦「傳統表演藝術X博物館」工作坊。工作坊以「刺繡」為主題,第一場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黃翠梅教授主講《妙相奪天真,針針巧入神——從崑曲博物館珍藏的堂幔與斗篷談起》,帶領學員觀賞崑曲博物館珍藏的堂幔與斗篷,品鑒刺繡藝術之美;第二場《刺繡手作坊:隨心所欲的網繡》,由故宮織繡收藏諮詢顧問粘碧華老師帶領學員實作小型網繡飾物,學習刺繡針法,領略一針一線之間的箇中趣味。

     

     

    妙相奪天真,針針巧入神

     

    崑曲博物館典藏繡品,以晚清蘇州刺繡堂幔、韓世昌先生之斗篷最為精美,而俞振飛、周傳瑛及尤彩雲等著名演員戲服,也是館藏的重要刺繡文物。一塊布料上所繡出的圖樣,常輔以各種不同繡法來呈現,但時下之人已漸漸不再手工刺繡,對於刺繡作品的品鑑方式、依據針法或材質等判斷刺繡作品的年代與地域,以及保存方式等,都不甚了解。

     

    黃教授以宋代蔡載的「妙相奪天真,針針巧入神」作為開場,描述繡像栩栩如生,繡女針黹精巧等特色,並與工作坊學員分享起初探究堂幔及斗篷刺繡工法之歷程。由於崑曲博物館的堂幔尺幅巨大,在工作坊的前幾個月,黃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便先將堂幔與斗篷送至臺南藝術大學,並將之掛在二樓,才得以一探堂幔全貌。

     

    堂幔是傳統戲曲演出時,戲台背景底幕的一種帷幔,其主要目的是劃分前台與後台,將與戲無關的後台加以隱蔽,避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而堂幔上所繡製的裝飾圖案,也具美化舞台的功能。一般而言,戲台底幕左右通常另設置「出將」、「入相」門簾,合稱為「門簾台帳」。有趣的是,黃教授分享在研究過程發現,崑曲博物館所藏之蘇州堂幔,是由堂幔上方的橫幅和下垂的兩片布幔組合而成,與早期繪畫或清末民初老照片所見的「門簾台帳」不同。


    接著,黃教授就堂幔上所繡之圖樣進行講解:上片包含戲球祥獅,祥獅間穿插有蝙蝠、流雲等;下片兩片布幔各有一位灑花的天女,天女周邊也包含蝙蝠、折枝花卉與波濤海水等,皆蘊含各式吉祥、祥瑞等寓意。在說明堂幔上的圖樣緣由時,黃教授解釋天女散花的故事來源,佐以梅蘭芳先生表演《天女散花》的經典劇照,進而推測二者之間的關聯性;戲球祥獅的圖樣,則是根據祥獅的扁臉,頭頂、鼻下等特徵,推測此圖應是依循清代獅紋刺繡而做。

     

     

    黃翠梅教授為學員講解崑曲博物館之晚清蘇州堂幔及戲服斗篷。(黃思超攝)

     

     

    介紹完堂幔後,黃教授接著說明另一項重點——斗篷。本件斗篷是1992年,韓世昌夫人秉其夫婿遺願,將之贈予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之物,為韓世昌先生演出《牡丹亭.遊園》和《長生殿.絮閣》所穿。黃老師仔細分析斗篷上的樣式,其包含為一對白雞、五隻各色喜鵲及一隻鶴鳥,周邊繪有蓮花等各色花卉。肩圍、兩襟、下擺及背衩均以藍地鑲邊,間以如意雲頭紋相接,藍地鑲邊上裝飾多組蓮鶴紋,鑲邊外框銀蔥織帶。

     

    黃教授特別讚嘆,戲服雖多有刺繡圖像,但此件斗篷實為珍品,在繡法上能夠如此完全地將針線間的細節做得如此細緻,並為眾人解說斗篷各式圖案之寓意,例如:「鶴」於刺繡作品上常見的形式及隱喻內涵、「公雞」於書畫或詩文間的關聯,並與歷代《雄雞圖》及「鬥彩雞缸杯」進行比較。

     

    以晚清蘇州刺繡堂幔與韓世昌先生之斗篷上所出現的針法比較而言,堂幔以各式直針、複合針法為主,局部輔以打子、平金,甚至是手繪等呈現,又可看出著名「蘇繡」的特點——「留水路」,在堂幔中的花卉,花瓣交界處有紅色的繡地露出,表現出內層花瓣的輪廓,也讓圖樣呈現更有層次,是蘇繡特點之一;斗篷的針法更為多元,包含雙套針、套針等,作工細膩,將圖案的豐富與層次感表現得非常好。黃教授也特別將堂幔與斗篷上的花卉繡法進行比較,堂幔花卉利用搶針,斗篷花卉運用扎針,前者層次分明清楚,各式顏色沒有重合;後者重在層次互相交錯,強調各種顏色間的融合。

     


    刺繡手作坊

     

     洪惟助教授與學員實際製作「網繡」飾品。(黃思超攝)

     

     

    接著由粘碧華老師帶領學員,指導如何運用堂幔、斗篷的基礎針法「網繡」,透過小型網繡飾物的實作,認識刺繡的針法細節。「網繡」簡易上手,短時間內可以完成,實作以不織布為底,加上不同的色線,於布料上縫紉出一塊似「網」的幾何圖案,雖繁雜但又富有條理,既能帶領喜歡刺繡技藝的學員踏入刺繡的園地,又可在短時間內製作出美麗,且屬於自己的刺繡作品。

     

    兩場共計四小時的刺繡工作坊順利完成,透過黃教授專業講解,抽絲剝繭地為堂幔與斗篷的圖案樣貌、寓意及用途進行介紹,再加上粘碧華老師的實作課程,將適才所學致用,使學員們在四小時的工作坊中,除了能汲取基礎的刺繡知識,又能帶走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刺繡作品,絕對是身心靈上的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