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大人文藝術報 第一期 雙連坡上「在台復校一甲子」初探中大風采(下)
  • 雙連坡上「在台復校一甲子」初探中大風采(下)

    中大校園巡禮
    高潤清 中央大學學務處生輔組行政專員

    一~八見第九期:雙連坡上「在台復校一甲子」初探中大風采(上) 

    九~十六見第十期:雙連坡上「在台復校一甲子」初探中大風采(中) 

     

     

    十七、蘊.行

     

    許妳傲然飛舞,動於天地間旋轉的韻律,風生水起的凝眺,雲與風的旋律是你生命的延展,寫下一筆絢爛的哲思。

     

    許你凝望靜謐,聽萬物寂然的呼吸,蘊藏著生命初始的探索,迸裂出一幅完美境界,有著旺盛「風動」的韻律,畫出永無止盡的心靈運行。

     

     

    十八、坐聽.松風

     

    松下,盛滿翹課的菓子,他們亂無章法席地而臥,訴說秋風遠去,憔悴如驟雨飄逝,留下一幅腳本的詩意,靜候⋯⋯

     

    潮汐般的掠影,無法駐留,就請藝術家常佇,累了就鋪來長凳,歇個腳靜聽松風,它卻長成銅鐵鏽的松緣與綠夢,等候一首詩的炸開。

     

     

     

    十九、諾貝爾椅

     

    諾貝爾獎為全球各領域學人最為欣羨的桂冠大獎,因而校園各角落都能看見鑲崁歷來獲得諾貝爾獎得主大師傳記,其目的在於惕勵學子孜孜不倦、勤學博研專精各學術研究,以求獲致完美翹楚尊榮。

     

    因而無論行於校園內,若是暫歇而坐涼椅,切莫吝惜讀一讀那鑲崁銘傳,倘若無視其記述,亦如風雨吹襲寂寥之境,錯失神交大師風采,可謂蹉跎了片刻寧靜的聆賞,心靈上可是悵惘而無言了。

     

     

    廿、樂讀園碑銘

     

    讀你苑囿之美,石獅炯然恃護垣牆,聽小池窸窣鳴唱,偶有崑腔、二胡縈迴,雖無庭榭曲觴之樂,卻是玲瓏有緻。

     

    四時有序,惟高牆護佑,寧謐而悠然,觀半壁虹門碑銘鑲崁曰「樂讀園」,其字俊俏雋永,入其背面另一碑銘撰記「校歌」,此乃張惠文教授書法是也。

     

     

    廿一、白樓紀念碑

     

    張夢機老師的〈中正圖書館〉詩句裡有此詠歎:「珍藏遠勝絳雲樓,書館中庭花木幽。力學諸生披善本,玉顏金屋悉堪求。」如今「中正圖書館」走過歲月,它被嶄新的總圖書館取代,因而被冠以「舊圖」雅號,然而卻保有渾然天成的古樸幽謐,值得入其室一探瑰寶。

     

    舊圖宏偉巍峨,北面而入右側「戲曲研究室」,乃當今全台崑曲研究重鎮,洪惟助教授畢生心血奉獻,打造全台大專校院首創「崑曲博物館」,現設於文二館二樓。館藏精品戲譜、戲服等文史書冊等分期展示,然此珍藏卻無獨有偶盡在中大傑出校友李國鼎先生紀念其父親而設置之「白樓藏書室」,現文物檔案全移置「國鼎圖書館」珍藏。

     

    然其碑誌依舊保存牆面,誠如碑誌云:「現決定以其所藏畫書刊物,捐贈母校以供師生瀏覽,彌足珍貴。本校感其鄴絮惠澤廣被後進,特闢專室珍藏,所謂知也無涯,足以啟新推舊至藏書室。」頗有承先啟後之效,讓崑曲研究得以傳承發揚。

     

     

    廿二、崑曲博物館

     

    座落文二館二樓的「崑曲博物館」成立於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係委託故宮南院設計師構思鑄造,金碧輝煌,猶如穿越古今,靜聽、覽讀一齣梨園之舞,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巍峨乎!不再於器小而精於內藏豐碩廣博之蘊。

     

    入其內雖屬麻雀之宮,卻是大器蘊涵,震古鑠今,崑曲文物陳列,美不勝收。此館珍藏崑曲文物、影音,靜於珠璣史冊、動於聲影神韻,梨園之蘊、文化之髓,瑰麗乎!二胡、簫笛、嗩吶、鑼鼓響,唱盡古今風霜多少夢。

     

     

    廿三、教研大樓碑

     

    「我校肇建於金陵甲於東南,蜚聲國際,在台復校以來經緯天地,追求卓越、百年樹人……。」新穎「教研大樓」設計如似日月輝映,大禮堂月型玻璃帷幕的設計係以代表校園松濤的松果為意象,而教研大樓則以方正陽剛之日型格局為主,展現中大磅礴氣勢的歷久彌新。

     

    一幢巍峨壯觀的大樓歷經滄桑歲月的蹉跎,幾經波折終於崢嶸登場,她是那麼美好展現現代工藝建築,隱含中大松濤景觀與天地融合,日月光明永照的涵蘊,讓庠序鐘聲不輟,也是南桃園藝文展演的新地標。

     

    她曾受九二一的震痛,如今浴火重生,亦如重建期間坎坷與糾葛。經寒暑十載淬鍊,風生水起而鑄煉成宏偉新穎建築物,那些曾經嘆惋無能見其富麗堂皇拔地而起的學長姐們,可有空閑之餘返校一睹其風采,留下美好回憶的拓印,讓中大校園充滿朝氣勃勃的生機與盎然青春的詩意。

     

    緬懷羅家倫校長對中大的貢獻,特規劃「羅家倫講堂」於教研大樓,廳內弧形階梯講堂展示出恢宏闊氣的創校擘畫與記憶,更為中大人孜孜不倦追求完美的「誠樸」精神。

     

     

    廿四、在臺復校紀念碑

     

    文房四寶在眼下,一枝筆上白雲間,青玉硯迴登翰林,萬箋紙宣任揮毫。一進中大正門騷墨意象盡入眼簾,如似筆桿直動九天聳立著「在台復校紀念塔」,塔邊碑銘記述中大遷台經苗栗遷建中壢原委與校友奔波建校始末。佇立觀景臺一闞門前環校弧形硯迴道,多少川流不息迴旋著校友、同僚與旅人掠影,刻印著一筆翰林風騷一甲子。

     

    這一甲子韶光烙印著雙連坡上風華,它承先啟後著千萬師生願景,讓中大人走在歷史舞台,懷抱繼往開來的嶄新風貌。咻咻木麻黃的聲息,吹醒後起之秀,以創新、博研、宏觀、圓融的新時代的輪廓,展現風華再現的歷史新紀元。

     

    緬懷前人先賢立足雙連坡,展望未來,中大一秉初心,不斷精進專研引領後進勤勉奮進,引領風騷。如同夢機老師駐足於觀景台上覽景生情而有〈筆墨紙硯景觀〉詩云:「筆硯安閒楮墨香,文房有寶此珍藏。世間何物堪相埒,趙璧隋珠或可當。」

     

     

    結語、

     

    筆者服務中大15年餘,看他睥睨也見證其風華,多少陳跡交疊,如雨後春筍盡埋舊跡。韶光飛逝、風雨多舛,難抗奮進勤勉俊彥新秀,讀一頁春秋,薪傳有序,振翮而舞,功成業豐光大母校,嘆為觀止。

     

    惟二十四章節裡陳述何止僅於此,眾多景觀、館舍、建物雖未能一一爬梳,或多有以張夢機教授「中大十景」詩句重疊之處,僅選數首讚詠其景之美,期間更感謝張惠文教授指導,讓筆者得以揮灑於翰墨中,樂在其中矣。

     

    回矙風生水起,人事、景物代有新聲接續,惟此後浪推湧,傳承無盡。

     

    盡人事,天地同氣,崢嶸歲月,終有璀璨奪目,永留大地。

     

    聽天命,風雲變幻無常,瑰麗之作,造福後輩聆賞,一切存於萬物而有夢。

     

    松果之魂,庠序之美,雖滄桑造化,依舊睥睨萬仞黌舍,美哉中大,吳之風。

     

     

    民國111421日寫於中大建校107週年暨在台復校60週年前夕。